台北馬偕醫院皮膚科主任 吳育弘
連七年自辦講座 每月免費開講
皮膚科,可說是醫學院學生心目中「錢多、事少」的第一志願,卻有一位皮膚科醫師,就算沒有門診,總是窩在皮膚病理室研究皮膚組織的病理切片,並一張張整理成投影片。他是台北馬偕醫院皮膚科主任吳育弘,第一次見到他,他帶著因研究病理切片而過度使用的發紅眼睛,站在將近百人的講堂前,秀出一張張皮膚上盡是紫藍色斑點的投影片。
彙整逾三萬張臨床照片 做為新醫師個案教學教材
「這張看起來更可怕,你們認為這是痣,還是黑色素細胞癌?」講台上的吳育弘正有條理的引導台下聽眾,原來這些紫藍色斑點,是病理切片下的皮膚組織。在台下專心聽講作筆記的,不只是馬偕醫院的住院醫師、實習生,更有遠從台中搭高鐵上來聽課的醫師,他們桌上不但放著錄音筆,講堂後方甚至架著錄影機。
儘管陣仗好比補習班名師上課,吳育弘卻沒有任何「鐘點費」,因為這不是醫學系或醫院舉辦的課程,而是他自發性舉辦的「皮膚病理講座」。已連續七年,吳育弘將自己臨床看過的逾三萬張病理切片,整理成教學個案,指導住院醫師們如何透過皮膚組織切片的細微異常中,找出臨床視診無法查覺的病症,每個月免費開講。
不僅講座是免費的,就連講座的內容,也是吳育弘額外為自己攬下來的工作。因為,在傳統的分工上,皮膚病理的判讀,是屬於病理科醫師的工作,皮膚科醫師其實只要坐在門診間,等著病理報告出爐後向病人解釋即可。
為什麼要投入不屬於自己工作範圍的冷門研究?「現在的生活,和我當初想像的不太一樣,」吳育弘笑道,儘管十九年前,他同樣是因為看中「事少」的工作型態,選擇成為一位皮膚科醫師,然而,真正投入醫療工作後,他卻不能忍受因皮膚病理報告錯誤而產生的誤診。
彙整逾三萬張臨床照片 做為新醫師個案教學教材
「這張看起來更可怕,你們認為這是痣,還是黑色素細胞癌?」講台上的吳育弘正有條理的引導台下聽眾,原來這些紫藍色斑點,是病理切片下的皮膚組織。在台下專心聽講作筆記的,不只是馬偕醫院的住院醫師、實習生,更有遠從台中搭高鐵上來聽課的醫師,他們桌上不但放著錄音筆,講堂後方甚至架著錄影機。
儘管陣仗好比補習班名師上課,吳育弘卻沒有任何「鐘點費」,因為這不是醫學系或醫院舉辦的課程,而是他自發性舉辦的「皮膚病理講座」。已連續七年,吳育弘將自己臨床看過的逾三萬張病理切片,整理成教學個案,指導住院醫師們如何透過皮膚組織切片的細微異常中,找出臨床視診無法查覺的病症,每個月免費開講。
不僅講座是免費的,就連講座的內容,也是吳育弘額外為自己攬下來的工作。因為,在傳統的分工上,皮膚病理的判讀,是屬於病理科醫師的工作,皮膚科醫師其實只要坐在門診間,等著病理報告出爐後向病人解釋即可。
為什麼要投入不屬於自己工作範圍的冷門研究?「現在的生活,和我當初想像的不太一樣,」吳育弘笑道,儘管十九年前,他同樣是因為看中「事少」的工作型態,選擇成為一位皮膚科醫師,然而,真正投入醫療工作後,他卻不能忍受因皮膚病理報告錯誤而產生的誤診。
1
2
3
單頁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