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成植物人也要救,這算家務事還是天下事?
70多歲的葉老先生在等公車時忽然倒地,被送到急診室的時候已經失去意識,腦部電腦斷層裡可以見到大片血塊。
「這是腦血管破裂造成的出血性中風,因為血塊壓迫大腦,所以會陷入昏迷。」莊醫師仔細地解釋分析:「若想要積極治療就得動手術移除血塊,不過由於大腦已經嚴重受創,預後很差,可能會變成植物人。」
「那要怎麼辦?」葉老先生的女兒焦急地問。
「另一個方法就是採取保守療法,順其自然。」
女兒想了一會兒,道:「醫生,你一定要開刀救我爸爸!」
「動手術的風險很高,而且可能會變成植物人喔。」莊醫師又強調了一次。
女兒肯定地點點頭。
術後葉老先生住進加護病房,雖然命保住了,但是也如術前所預期的,成了植物人,需要長期臥床並仰賴呼吸器。當患者意識不清時很容易被痰噎住,所以一般會建議做氣管切開,也較容易脫離呼吸器。
莊醫師跟家屬做了幾次會談,但一直受到拒絕。「氣切可以做到較好的呼吸照護,也可以早日脫離呼吸器,否則便得長期住在醫院裡。」莊醫師苦口婆心地講。
「住多久都沒有關係,我們相信會有奇蹟,他一定會醒過來的。」女兒信心滿滿地說。
這是每一天都會在醫院裡發生的對話,也值得深思。
住多久真的都沒有關係嗎?當然有關係。當醫療資源變得隨手可得時,隨之而來就是耗用與分配的難題。每一個人都有「權利」期待奇蹟的發生,但也有「義務」去思考背後所付出的代價。奇蹟當然曾經發生,但奇蹟發生的機會總是微乎其微。
1
2
單頁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