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說「馬上來、等一下」?小心變成被孩子討厭的爸媽!

撰文者: 洪仲清2014-09-30

我認識一位媽媽,很習慣說:「我馬上來!」 

但是,這個「馬上」,有時可能1分鐘以內,有時可能快到20分鐘不等。通常,我粗略估算,平均5~7分鐘左右,是這位媽媽「馬上」的定義。 

我在跟媽媽講話的時候,孩子在旁邊無聊,媽媽會說:「等一下就好了!」 

不用說,這種情況下的「等一下」,就可能更久了。保守估計,10到20分鐘都有可能,超過20分鐘也不奇怪。 

有一次,一個孩子跟我抱怨,他偶然遇到了一位很不喜歡的同學,偏偏媽媽跟對方的媽媽聊上了,害他那天心情很不好。根據孩子的說法,我推測這一聊,加上一起去吃完鬆餅與喝飲料的時間,至少也要半小時以上。 

站在教育孩子的立場,我很希望家長跟孩子說明等待時間的時候,要清楚說明具體的分鐘數,並且確實執行。老實說,這點要給孩子身教,因為很多家長跟我抱怨,孩子很喜歡「拖」,孩子也是說「等一下」,一等等幾個小時都有可能。

「馬上」這個詞,在我心目中,大致上是5分鐘以內,雖然要根據不同的情況做調整。如果沒辦法在5分鐘以內,或者沒辦法清楚預估時間,我建議要直接說明「做完什麼事之後」,就可以開始執行下一個預計進行動作。 

讓孩子習慣看時鐘,也讓孩子多感覺時間的流動。時間規劃是很重要的學問,對家長、對孩子都是。 

可以多跟孩子玩這樣的遊戲,「你覺得你像平常一樣洗完澡要花多久的時間?我們來計時!」、「你覺得5分鐘可以做什麼事?我們來試試看!」、「如果要把收房間的時間再減少10分鐘,有沒有可能?」… 

「規劃」是一件重要的事,某位家長曾經跟我分享他幫助孩子擬定讀書計畫的心得,從國小開始,到了國中才算可以放手讓孩子上路。我很欣賞這位家長的用心,孩子的成績表現也都還不錯,也許跟讀書計畫的擬定有一些關係。 

回過頭來講家長跟孩子之間的互動,家長如果時間常常抓不緊,不但會影響自己的事,孩子一聽到又要等,情緒反應上就會比較大。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沒有人想要常常等上超過預期的時間。 

有些孩子特別需要時間觀念的教導,這時候有定時器就很重要,有些手機也有這種功能,不過我希望孩子也能操作,實用性會比較高。

時間管理,是一門可以學與應用的知識。建議家長建設自己的時間管理能力,才能順便幫助孩子。祝福您!

作者簡介_洪仲清


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臨床組畢業,領有臨床心理師合格證書。曾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早期療育發展評估鑑定中心擔任臨床心理師近7年。
目前於佳家人際智能開發心理治療所擔任所長,專長在協助自我探索與覺察、情緒管理訓練、親職教養諮商、人際與家庭溝通、正向思考引導、兒童遊戲治療等。(專欄照片攝影:汪忠信)

著作:
2015《找一條回家的路:從跟家庭和解出發,再學會修復自己與關係》遠流出版社
2014《跟自己和好:為情緒解套,了解生存原來可以有很多種方式》遠流出版社
2013《讓孩子有好人緣,人際力養成法》城邦新手父母出版社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相關文章與訪問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