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身為醫師,卻反對用中文寫病歷的理由
絕大多數的人,在聽到需要動手術時,都會表現出焦慮、緊張的情緒,這是人之常情。但也有些人,是才剛踩進診間,便會一整個心焦慌張的模樣。曹太太便是這般。
因為最近幾個月來,排便習慣改變,讓六十多歲的她來到門診。
「我有時候便秘,有時候又拉稀,肚子脹脹的,食慾很差,整個人都很不舒服,體重掉了好幾公斤。」她皺起眉頭說話,身子緊繃著,緊握的一雙手,讓人瞧了都感覺不自在。
後續的大腸鏡檢查在乙狀結腸裡發現惡性腫瘤,因此建議手術治療。一般而言,在進行這類大手術前都會幫年紀較大的患者作心肺功能檢查,作為參考。
我翻看心臟超音波的報告,裡邊洋洋灑灑列著:
1. Concentric LVH
2. Calcification of AV
3. Mild AR, MR
4. Moderate TR
5. Adequate LV global performance, LVEF:71%
6. No preicardial effusion
「嗯…心臟不太好喔…」我在病歷上作了紀錄。
「怎麼可能!是哪裡不好!?我都有在運動說!」曹太太挺直腰桿,睜大眼睛問:「有很嚴重嗎?」
「這些是老化的現象啦,年紀大了器官就會漸漸退化。」
「退化?那會不會怎樣?這樣還能不能開刀?」曹太太急切地問,連珠炮似的。
「心臟功能還算可以,老化是一定會有的。」縱使是鐵打的機器都會逐漸衰壞毀敗,更何況是運作了幾十年,還沒辦法替換零件的血肉之軀。但是,總有人無論如何都不願意接受如此事實。
曹太太眉頭蹙著,臉上的皺紋糾結,很顯然這樣的說詞全然沒法讓她信服。沉默了半响,她忽然道:「醫師,你在病歷上為什麼不用中文寫?」語氣中透著懷疑。
我愣了一愣,還沒搞懂狀況。
曹太太繼續道:「是不是有什麼故意不讓我知道?」有點兒像在法庭上質詢的味道。
「沒有啊…報告裡講的大概就是這樣…左心室有點肥大…瓣膜有鈣化…沒有心包膜積水…」我一一解釋著。
曹太太指著一整頁的相片和圖表問道:「報告明明還有寫很多,怎麼會只有這樣?」突如其來的詰問,的確讓人一時很難說明白。
還來不及答話,曹太太便下了指令:「你把報告印給我,我拿回去自己看!」
「好…行啊…」我聳聳肩,乖乖地遵命照辦。
「病歷本來就應該要寫中文嘛!你們醫生幹嘛都要故意寫那些讓人家看不懂的!」曹太太不忘數落幾句,「哼…我兒子女兒都唸研究所,拿回去讓他們看,還比較清楚。」
在醫院裡印報告,印病歷的要求時時有之。而有更多的時候,會有人拿著其他醫院的檢驗報告、病理報告來問。報告紙上密密麻麻,每一段句子旁,都還認真的標注著中文翻譯。但,了解事情全貌的關鍵,並非僅只於語言的翻譯而已。英翻中當然可行,但翻譯的結果,充其量不過便是由「看不懂的英文」變成「看不懂的中文」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