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病患最想問的問題:我到底該開刀、化療、還是做放射線治療?

案例:43歲的涂先生是位上班族,因為反覆的流鼻血至醫院求診,後來確診為鼻咽癌。63歲的林先生已退休,有B肝病史,因為黃疸而至醫院求診,後來確診為肝癌。他們共同的疑問是:「醫生說我不能開刀,要做放射治療,是很嚴重嗎?我還能活多久?」

根據統計,三人之中就有一人會罹癌,因此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癌症患者或家屬,面臨到「該接受什麼治療才好」的難題。 

身為腫瘤科醫師,有時候我會遇到患者一進診間就拒絕治療,例如:「若是要開刀,我寧願放到死」、「我鄰居OOO人都好好的,一打化療就再見了」、「電視上XXX說,一做電療就不能吃東西,很痛苦」。

不可否認的,治療會出現副作用,但更需要讓大家知道的是,其實每種癌症的治療方針不盡相同,而治療相關的副作用也因人而異,把所有癌症、所有治療都混為一談,就像是「拿明朝的劍斬清朝的官」不適合。

例如文章開頭的涂先生,他罹患的是第一期鼻咽癌,單獨放射治療就有九成以上的治癒率;反觀林先生,罹患的是第四期肝癌,已無有效根治方式,放射治療只是緩解症狀,平均存活小於一年。

要搞清楚各癌及相對治療之間錯縱複雜的關係,再多十倍篇幅也難以敘述的完整;不過大方向還是有的,癌症治療有三大方法:手術、放射治療、化學治療。以下簡要說明治療的原理及目標,日後我再針對不同癌症做進一步的探討。

手術

手術屬於局部治療,針對肉眼可見腫瘤及周遭風險區域做切除。西醫手術從中世紀歐洲就有紀錄,隨著知識、技術及影像的進步,到今日已發展了內視鏡微創、機器人手臂等先進設備來輔助開刀。

手術可以一次性的移除病灶,是對腫瘤最根本的治療,而且可獲得完整的病理資訊。如果把腫瘤比喻成蚊子,手術就像是用巴掌打蚊子,效果最直接。

但手術也有其受限的地方:首先是病人因素,因為過程需要麻醉,如果患者日常體能狀態不佳,可能就不適合;其次是疾病因素,如果腫瘤的範圍太廣或所在位置不佳,貿然開刀會造成「斬草不除根」,使得手術失去成效。此外,有些患者即使接受手術後,復發風險仍較高,還需要其他方法來增進癌症的治療效果。

放射治療

在距今100多年前放射線被發現後,因為它具有穿透性,不會有刀口,加上腫瘤對其敏感性較高,而成為治療癌症的一大利器。延續上段蚊子的比喻,放射治療比較像是電蚊拍,不需要親自動手濺血,而以科技取代人力。

放射治療概念上跟手術類似,皆屬於「局部治療」,不過是針對「影像中」可見腫瘤及周遭風險區域做「照射」。適合用在治療手術後較高復發風險的區域,或針對無法開刀的患者做局部控制;另外,在某些腫瘤(例如鼻咽癌),放射線治療的效果甚至優於手術,進而成為主力的局部治療。

因為放射線的穿透性,治療腫瘤時也會照射到鄰近組織,所以治療的強度會受限於正常組織的耐受度。為了克服上述的難題,通常會採取分次治療及多角度照射;而近年來更發展了照射野強度調控、影像導引等高端技術,而有效降低副作用。

1
2
單頁閱讀
健康特搜簿

健康特搜簿

查看全部

合作專家群

這是一個醫療健康新知的特搜園地,若您有意見想法不吐不快,歡迎到我們特搜簿,大聲說出來!(來稿請寄至sharon_chen@bwnet.com.tw)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