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卻不肯吃藥,只因「line上面說血壓不需要降那麼低」...醫師真心勸告:別相信網路傳言好嗎
您知道為什麼2015年台灣的高血壓治療指引中,所建議的血壓數值,會低於2014年美國JNC-8建議數值嗎?
答案:是因為人種不同,所以我們的要求比老外嚴格。
今天的門診,有病人在家中量到的血壓已經超過140-150/90幾了,還是不想吃藥,他說:「因為line上看到了最新消息,說血壓不需要降那麼低。」
而前幾天我的醫學院同學,也傳同一篇line給我,還看到了「吳式血壓標準」,我看了只有一個想法,請相信國內心臟科專家們有憑有據的建議,不要隨便相信網路傳言好嗎。
下面是我改寫自前幾天我在「基層醫療學會」演講摘要的內容:
在看高血壓的新聞時,最重要的,要看這是國外的研究,還是國內的資料?國外的資料不要用在台灣。因為我們跟老外的人種不一樣,東方人比歐美人容易中風,而血壓又是影響中風最重要的因子。
所以對東方人來說,血壓比歐美人士更重要。
美國在2014年的JNC-8高血壓指引中,建議60歲以上的人,血壓只需要小於150/90,而其他的人,都只需要小於140/90,大幅放寬了對血壓的建議值。但是在文章中又有提到一篇名為Accord-BP的研究,這個研究把病人分為兩組,一組病人的血壓的收縮壓控制到小於140,另一組呢,則把血壓降到120以下,來比較兩組的差異,它的主要結論是在心肌梗塞、因心臟病死亡及中風三個加在一起的主要部分,這兩組並沒有任何差異。
但是呢,這篇研究也顯示血壓低於120時,比低於140時,降低了百分之40中風的機會,但是在它治療指引的建議中,卻刻意忽略這一點,他們在文中的說法是「因為這兩組中風機會只差了每年百分之0.21,所以小組專家的決議,是這篇研究的證據還不足夠,所以不需要把血壓降到120以下。」
另一篇2014年的INVEST研究,也有相同的結論,就是血壓低一點,心血管疾病差異不大,但是對於預防中風時,血壓低一點比較好。這篇研究中有提到「若是在中風發生機率高的地方,把血壓數值降到更低,也許小於130以下,會是更好的考量。」
意思是理想血壓數值的高低,最重要的因素,是取決於你的族群中,到底罹患中風機會是高呢,還是低?
那麼國人中風的機會到底是屬於高還是低呢?三篇東亞人中風/心肌梗塞比例的研究(STONE, Syst-China, NICS EH)顯示,我們中風/心肌梗塞的比率介乎4.0-8.7倍之間,但是高加索人(簡單說是歐美白人)的四篇研究(SHEP, MRC II, STOP-H, Syst-Euro)呢,中風/心肌梗塞的比例則介乎0.8-1.7之間,另一個學者梅島2009年刊在循環學雜誌的文章,比較了24個國家因為中風或是心肌梗塞而死亡的比率,也顯示出同樣的結論,就是東亞人比高加索人,更會中風,但比較不會心肌梗塞。
台灣的中風機率遠高過歐美,而影響中風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血壓,血壓越低越不會中風(當然不能太低),所以我們血壓數值的建議,自然也跟老外大不相同。2015年的台灣高血壓治療指引中建議的數值就比歐美低了不少。
所以讓我強調重點,在高血壓的研究時,台灣的資料,要用力看,老外的資料呢,參考一下就好。
在2015年北榮江晨恩教授主筆的台灣高血壓治療指引中,就列出了建議的數值。
●對一般人來說,血壓的目標小於140/90;
●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有蛋白尿的腎臟病、接受抗凝血劑治療的患者,應小於130/80;
●中風、慢性腎臟病的人,應小於140/90;
●當年齡大於80歲時,血壓小於150/90就可以了。
除了這些以外,也建議家中的血壓,不要高於135/85(但是不同疾病的人,家中血壓並沒有不同的建議,所以合理的推論,是自行把醫院量的建議數值,再減5-10,就等於家中的建議數值,也就是說,也許對於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人,家中血壓應小於120-125。)
至於2015年底美國政府做的SPRINT研究,發現高血壓的病人,把血壓降到120,會比140更好的研究結論,就是另一個更複雜的問題了。
本文獲「洪惠風醫師」授權轉載,原文在此
現任:
新光醫院教學研究部副主任兼心臟內科主治醫師
臺灣介入性心臟血管醫學會理事
中華民國心臟醫學會理事
學經歷:
義大醫院心臟科主任兼一般醫學科主任
義大醫院一般醫學科主任
新光醫院心臟內科科主任
台北醫學大學教育部部定助理教授
輔仁大學臨床教授
新光醫院內科加護病房主任
台北榮總心導管特約醫師
台北榮民總醫院臨床研究員
台北榮民總醫院內科住院醫師、總醫師
台北醫學院醫學系
專長:冠狀動脈性心臟病、頸動脈狹窄、腎動脈狹窄、成人心臟病、重症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