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習慣性說謊,長大就可能變「病態說謊」!精神科醫師分析病因
一名南部某私立大學學生,這兩年冒充成大法律系與企管系雙主修生,活躍在成大校園,不僅大剌剌參加成大法律系的活動,還擔任系學會顧問,始終沒有被朝夕相處的系上同學發現,一直到最近有人在網路爆料,該名冒牌成大生才承認自己造假。
新聞傳出後,最引人好奇的是,用假學歷來求職、升學、競選公職,或騙財騙色的事件時有所聞,但冒牌成大生拿不到成大畢業證書,也沒有從中實質獲利,為何要這麼做?關於這一點,該生說,「因為小時候暗戀的對象考上成大,才會希望自己是成大學生。」—這句話講得太傳神,不得不讓人聯想到病態說謊(pathological lying)。
說謊人人會,也都說過謊,絕大多數人說謊都是藉由騙人來趨吉避凶,自己並不相信,比如砍倒了櫻桃樹怕被罵而推給別人,想吃掉小紅帽而偽裝成老奶奶,或者想看別人被戲弄的樣子而大喊「狼來了」,都是如此。然而病態說謊者不是這樣,他們說謊主要不是為了得到外界的實質回饋,而是為了求取內心的滿足;他們編織的謊話不只把別人唬得一愣一愣,自己也陷入幻想的大網裡,從中提升自尊與自信。
病態說謊的例子,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有精神科醫師描述,當初給的診斷名稱十分生動,叫pseudologia fantastica,翻成中文叫謊話幻想,簡稱幻謊。然而這麼多年過去,直到今天,病態說謊並未成為精神醫學的正式診斷名稱,絕大多數精神科醫師也不熟悉。只是,這不代表病態說謊不存在,或者可以用其他精神疾病或人格疾患的表現來解釋,因為光從媒體揭露的例子就可以發現,病態說謊者並不罕見,只是他們幾乎不會進到精神科診間。
除了最近的這名冒牌成大生以外,台灣近年來至少出現其他三個惡名昭彰的「大說謊家」。一個是謊稱自己是台、越混血,單身,有美國加州大學學歷的女藝人,其實她純粹是越南血統,已婚多年,而且連後來改稱的越南大學學歷都難以證實真假。另一個是去年鬧得沸沸揚揚的「灣生」事件主角,此人是百分百的台灣人,卻冒充自己是「灣生」,也就是在台灣出生的日本人後代,並把別人的畫作左右翻轉以後,當成自己的作品。還有一位則是幾年前轟動一時,為前總統陳水扁算命的少年。以上這三起例子的當事人,看起來似乎分別為了取得演藝地位、為了賣書打片,或者為了詐財而說謊,然而細究他們的說謊史可以發現,除了媒體披露的這些謊話以外,他們在私底下對周遭親友也習慣性大規模說謊,編造各種身世、學經歷、職業與才能的謊言,即使沒有明顯實質收穫也照做不誤。
病態說謊者一般來說,從兒少時代就開始習慣性說謊,這類人小時候的依附關係(attachment),也就是與父母或其他重要親人的情感連結,往往波折不斷,使得他們無法形成穩固的自尊與自信,而且對外界的看法過度在意,於是當他們發現說謊可以美化自己,讓別人眼睛發亮,便開始宛如寫小說一樣,為自己編故事,從短篇到長篇,越扯越離譜。在這過程裡,難免也因說謊帶來的便利而增強了說謊動機。
病態說謊者的說謊行為已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即使沒必要說謊,為了避免謊言體系被揭穿,他們也下意識地到處施放煙霧彈,讓自己的真實身分隱匿起來,才能帶來安全感。
有趣的是,研究顯示,不少病態說謊者有把小說情節當成真實的傾向,別人看小說很容易知道這是作者杜撰,但病態說謊者傾向信以為真。或許就因容易陷入虛實難辨的幻想世界,於是這類人也會自我催眠一般,相信自己編出的謊話,從而滿足心理需求。
然而病態說謊者並未達妄想程度,一旦謊言被揭穿,他們也會承認造假,而不是像妄想症患者一樣,依然堅信不移。有些失智症患者或酒癮患者,因為記性缺損,會有虛談行為(confabulation),也就是信誓旦旦講些不存在的人事物,用來填補記憶空缺,但病態說謊並非記錯亂講,而是有意識地說謊。病態說謊者的謊話內容,如果局限於健康與疾病,可能出現偽病症(factious disorder),也就是把自己裝成重病患者,其實身體無恙。
病態說謊者的同理能力通常比較薄弱,體會不到別人被唬弄的感覺。病態說謊比較像是一種根深蒂固的性格特質,要改變並不容易。這裡騙完換那裡,今天被揭穿明天就小心一點,還是會有人相信他們的瞞天大謊。
精神科醫師,《壹週刊》、《國語日報》、《女人變有錢》專欄作者
看透台灣—沈政男的時事MRI
查看全部沈政男 醫師
1968年生,台中市人,台大醫學系畢業,精神科醫師,曾獲時報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現任《壹週刊》、《國語日報》、《女人變有錢》專欄作者,擅長以多重視角評論時事,剖析台灣社會。
個人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thetimerover
部落格:http://blog.udn.com/thegloberover/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