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不來覺得省事?運動醫師警告:有在運動的女生,一定要小心的「內分泌」問題

撰文者: 王凱平 醫師2017-09-22
「生理期好麻煩!?」有些運動員、運動愛好者或訓練員對於女性生理期會有一種誤解,認為兩性在此的差異只是每個月會多流個幾天血而已。有時,甚至包括女性運動員/愛好者自己都可能有種想法:沒有生理期就不用煩了!但實際上真的是這樣嗎?其實生理期對女性的意義,絕對不只是「多流幾天血」、「多了一些伴隨而來的不適」而已。生理期背後的生理機制,尤其是內分泌的調節、波動,才是我們應該要關心的問題所在。

更年期後的婦女才要注意骨密度?錯!年輕運動愛好者也要謹慎

我們都知道,女性荷爾蒙(雌激素)對女性的骨質密度有保護性的作用。這也是為什麼女性在更年期之後,由於保護減少,會需要特別留意骨質疏鬆的原因。然而這樣的問題並不是只有更年期的女性需要注意。要知道,女性骨密度增幅最大的區間大約在11~14歲,到了18歲左右接近頂點。這段期間若是內分泌失調,雌激素不足,其實也是可能影響骨骼強度的。

有研究顯示,女性運動員發生疲勞性骨折(一種非外傷造成,屬於累積性傷害的骨折)的時間點,將近7成落在最近無月經或月經次數過少的區間。這種狀況暗示了,當女性處於雌激素不足的狀態時,因為運動訓練所產生的骨骼細微損傷可能無法被即時修復,因此容易累積為更嚴重的傷害。可見,月經來不來真的不只是「有沒有流血」、「麻不麻煩」的問題而已,它所代表的內分泌異常,才是一直被忽略但非常重要的事情!

女性運動員三聯症:營養不良、月經失調、骨鬆與骨折的骨牌效應

其實,在上世紀90年代,運動醫學界就有所謂的「女性運動員三聯症(Female Athlete triad)」的概念。剛開始,相關的標準很嚴格,飲食異常需要到「厭食症」的程度、月經異常一定要到「無月經」、骨密度的異常也需要達到「疏鬆」的標準。在這樣嚴格的條件之下,只有不到5%的女性運動員被認為符合診斷標準,對現實狀況因此無法產生明顯的指導意義。

到了2007年,相關標準修改為:飲食異常放寬到「不足正常熱量」即可納入,月經異常訂為「週期超過35天或一年少於9次」,骨密度的標準也放寬。經過這樣的調整,符合診斷標準的女性運動員比例大幅增加到50~60%!立即凸顯出問題的嚴重性。於是關於「營養失調/不足>月經(內分泌)異常>骨密度降低>骨折機率增加」的骨牌效應,受到了運動醫學界的重視。

內分泌失調影響多,生理期絕非不來最好最省事!

其實,除了月經的有無與骨折之間的關聯之外,月經的週期(排卵期前、後)對於運動也是有其影響。包括排卵期前(濾泡期)人體的能量儲備低,不利於耐力型運動、排卵期後(黃體期)需要特別留意補充蛋白質以免影響肌肉修復或生成……這些都是女性生理週期對運動競技、運動訓練有影響的重要例證,值得進一步關注。但這篇文章希望先給大家建立一個單一、清楚的觀念:對於女性運動員/愛好者來說,「生理期絕對不是不來最好」,生理期長期不來或混亂,是需要審慎評估的「營養、內分泌、骨密度」綜合性問題,應該積極尋求專業意見!其他的細節,我們有機會再談囉!

作者簡介_ 王凱平 醫師

現任:
壢新醫院中醫科副主任
壢新醫院運動醫學中心主治醫師
左營國家運動訓練中心特約醫師
國立體育大學保健中心特約醫師
Lamigo 桃猿職棒隊醫療團隊主治醫師
體育署運動傷害防護員巡迴計畫訪視委員
 
學經歷
國家考試合格中、西雙執照醫師
台灣運動醫學醫學會(TASM)理事
桃園市中醫師公會理事
中醫臨床技能學會理事
2013 仁川亞洲室內運動暨武藝運動會 中華隊隨隊醫師
2014 仁川亞運 中華隊隨隊醫師
2017 台北世大運 中醫醫療服務指導醫師
2017 土庫曼亞洲室內運動暨武藝運動會 中華隊隨隊醫師
 
王凱平醫師的粉絲團:王凱平中醫師
王凱平醫師的部落格:Dr.KP

 

專欄簡介_關於運動,你必須知道的事

聯新運動醫學中心,提供個人化的健康管理,整合性的醫療團隊服務,幫助您達到最佳的運動表現。

結合專科醫師群與國際級運動教練、運動傷害防護員、物理治療師、運動心理訓練師與營養師團隊,大多數都擁有豐富國家代表隊隨隊服務經驗,以堅強陣容提供最專業運動醫學服務。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