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不懂?親密關係的衝突與矛盾

撰文者: 湯蕎伊2018-10-18

在一段關係中能夠彼此相互了解,並且真實自在地做自己,這樣坦誠而緊密的關係稱為親密關係,親密關係通常指的是伴侶關係,但並非所有伴侶關係都如此親密。一個人面對親密關係的態度,與其早期的原生家庭關係是有所關聯的,吳宛亭心理師表示,伴侶間的依附關係與原生家庭的依附關係相似,每個人的依附類型和天生的個性氣質,以及與照顧者的依附關係有關。依附類型簡單地分為以下4種:

1) 安全型/在感情關係中較有安全感。

2) 焦慮型/經常擔心害怕、胡思亂想,十分沒安全感需要另外一半不斷填補自己。

3) 逃避型/害怕在感情裡跌倒受傷,因此選擇對情感採取抽離的態度,避免太過親密。

4) 混亂型/對於愛這件事感到糾葛,愛和痛苦的感覺是融合在一起的。

在愛情關係中,逃避型和焦慮型很容易相互吸引,看見彼此身上沒有的特質,這樣的差異格外具吸引力,逃避型欣賞焦慮型豐沛的情感 而焦慮型欣賞逃避型的理智灑脫。然而,依附類型並非永遠不變,可能會因為身處在不同的關係而有所變化。

親密關係中易把幼時沒有被滿足的期待 轉移到對方身上

吳宛亭心理師表示,在伴侶關係中較辛苦的地方是:每個人都是帶著自己過去原生家庭的經驗相聚在一起,我們很容易把一些幼時沒有被滿足的期待,轉移到對方身上,或是希望對方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若是一直期待對方,也許會一直失望或是給對方很大的壓力,不利於親密關係的正向發展。應學習跳脫固有的框架,給彼此一個可以修整的機會。

在臨床經驗中,經常會碰到親密關係出現以下2個問題:

1)個性與價值觀的不同/

因為不同而相愛,也因為這個不同而相恨。由於個性與價值觀的不同而有衝突,經常會反映在生活習慣上,例如:擠牙膏的方式不同,就可能會有爭執。或是處理情緒的方式不一樣,像是不同依附類型的人在吵架時,焦慮型會一直講個不停,希望能得到對方的安撫,讓自己可以穩定一點,而逃避型當下可能會選擇沉默,因為他需要時間冷靜思考,兩方的處理情緒的節奏不同,就容易出現衝突。

2)人生階段/

兩個人不一定會在相同的人生階段相遇,有些人會將想組成家庭放在第一順位,但對有些人而言工作或是自我實現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兩個人在討論是否要進行到人生下一階段時,就可能造成衝突或分手,比如30歲左右的男生往往還想衝刺事業,但女生需考量生育年齡。

適時向對方表達在關係中感到失望的事

面對親密關係中的問題與阻礙,雖然一開始可能並不是那麼容易解決,但只要我們願意騰出空間不惡意刺傷,仍是可以維持良好的親密關係。吳宛亭心理師表示,首先允許並尊重對方與自己不同的價值觀,也允許自己與對方自然產生的情緒,不需要自責與或是怪罪對方。適時向對方表達在關係中感到失望的事,避免失望在心裡無限發酵,在表達時切勿帶著情緒化的攻擊或惡意,清楚說出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希望對方用什麼方式對你,說出來才有溝通調整的可能性。雖然對方也是有可能不會改變,自己是否可以欣賞對方獨有的方式,看見並包容彼此的不同。

兩個不同的個體,對方不可能跟你完全一樣,自己喜歡的東西,另一半可能不喜歡,這就是在親密關係裡獨有的孤獨。這是每一個人在生命中自己要去面對的議題,而不是把這個問題丟給對方,一味地要對方滿足自己,失衡的關係並不是健康的關係,在親密關係中彼此是可親密坦誠地做自己以外,雙方還是保有自己的獨特性與孤獨,試著學習欣賞對方的不同進而慢慢完整自己的生命。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