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量服藥恐更燒 退燒藥這樣吃

撰文者: 編輯部整理2019-01-02

多民眾發燒時都會服用退燒藥,但要注意,若服用過量,小心恐使退燒藥產生毒性反應,使體溫升高,但到底該如何正確服用退燒藥呢?衛生福利部台中醫院指出,除了依照醫師指示服藥,一般而言,當肛溫達攝氏38.5℃或腋溫、耳溫達38℃時,這時才需服用退燒藥,且每次服藥一定要隔4至6小時,通常服藥後1小時就會退燒。

退燒藥無治療效果 僅能幫助暫緩退燒

若服用退燒藥1至2小時仍未退燒,且體溫持續上升超過39℃以上,這時可給予另一種退燒藥物幫助退燒,若仍未改善,應立即就醫看診。衛福部台中醫院提醒,退燒藥只能暫緩發燒症狀,並無治療效果,因此得在必要時才能服用,且不同類型的退燒藥若要互相併用,也應先詢問醫師。

洗熱水讓身體散熱 有助退燒效果

民眾若使用退燒肛門栓劑退燒,一天不可超過三次以上,否則恐因過度刺激肛門內腸黏膜,引發腹瀉。衛福部台中醫院表示,除了透過服用退燒藥退燒,民眾也可利用全身溫水拭浴或洗熱水澡,幫助身體散熱,並多補充水分幫助排汗。因為身體散熱不良,都可能使體溫上升,若想確定是否有發燒情況,應避免在喝很多熱水、運動、長時間曬太陽等情況下,測量體溫。

服退燒藥後皮膚變黃 應盡快回診檢查

一旦確定發燒,使用退燒藥前,除了務必告知醫師目前正在使用的所有藥品外,若有藥物過敏、懷孕、哺乳或心血管疾病等情況,也應一併告知醫師。衛福部台中醫院呼籲,若服用退燒藥後,出現眼睛或皮膚變黃、大便顏色變黑或變紅、尿量減少等症狀,也應盡快回診檢查,了解退燒藥正確服用方式,才能避免二次傷害身體。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