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理想的長照模式竟然是「這種類型」...想避免悲劇發生,面對「長照」,你該先準備的4件事

撰文者: 朱國鳳2020-06-20
編按:中風、久病、長期臥床...長輩及照顧者或許會在未來遇見各種健康、照護問題,如同《做工的人》、《老大人》等等影視作品,都反映了,目前社會的長照問題。但是長照一定會等於悲劇嗎?想反轉悲情結局,就要靠兩代人及早思考...

《老大人》號稱是「2019最催淚的親情電影」,特映會進場時,還發送一份小禮物:手帕,但是直到電影散場,我都沒有用上這條手帕。

不是電影不感人,而是我一直在想,《老大人》的電影情節,如果在真實世界上演,要如何讓老人與兒孫,不要再有流不完的淚水。

《老大人》裡的金茂爺爺(小戽斗飾演),平日獨居在偏鄉平溪的老厝。兒子阿正(喜翔飾演)與女兒玉珍(黃嘉千飾演)都早已各自離鄉成家。

金茂爺爺原本過的是種菜、養雞的田園日子,生活完全可以自理。而後由於胃病與摔傷,不斷的需要兒女緊急返鄉,接去都市就醫、陪病、照顧,一連串的長照難題開始浮現,讓兒女應接不暇,爭吵也不斷上演。

金茂爺爺不想成為兒孫的負擔,最後選擇提早結束生命。這讓我想起另一部電影:《順雲》,主要照顧者小女兒,也是做出同樣的選擇。

這2部長照議題的電影,不管是「被照顧者」,或是「主照顧者」,結局竟然相同。長照的結局一定是悲情的嗎?人生的劇本能否有不同的寫法?

真實世界裡,其實有千千萬萬個自尊心強的「金茂爺爺」,也有千千萬萬個無奈的「阿正」與「玉珍」,他們要怎麼做,才能改寫家族的悲傷命運?

要懂得尋找長照資源

金茂爺爺的照顧重任,都是兒女親自上陣,當兒女都無力承擔時,只好送去養老院。其實家人有多種照顧選擇,首先是申請社福性質的長照居家照顧服務。

影片裡,金茂爺爺經常是醬菜、稀飯對付一餐,很多老人因此埋下胃病的病灶。如果老人符合申請長照條件,居家服務員(以下簡稱居服員)可以到府備餐、協助沐浴等服務。

金茂爺爺如果能獲得妥善的膳食照顧,降低緊急就醫頻率,兒子阿正也不會因為分身乏術,而無奈的把老爸送去養老院。懂得整合各種長照資源,長照與悲情,並不必然是畫上等號。

要用心經營鄰里關係

金茂爺爺胃痛發作,胃藥又已吃完,於是打電話給阿正。兒子趕回老家,劈頭就問,「怎麼不叫救護車啦。」老爸也是臭著臉回答,「叫你回來一趟,怎麼這麼不情願?」

金茂爺爺不理解的是,兒子也正在應付工作上的突發狀況。這也讓我們省思,老後緊急就醫,只能急call兒女嗎?兒女如果無法立刻分身,又該怎麼辦?

我們看到電影裡的金茂爺爺,當葬儀社詢問,仰藥自盡的A鄰居,是否有家屬時?金茂爺爺沉默不語;當胃痛發作,B鄰居關心詢問時,也是不予回應。

顯然影片中的金茂爺爺個性孤僻,當有緊急狀況時,只能召喚遠在都市裡的兒子。

長照危機更重的日本,很早就提醒國民,長照雖有4種倚靠:自助(自立支援)、互助(鄰里志工)、共助(社會福利)、公助(社會救濟)。但是倚靠有先後順序,要先自助、互助,而後才是共助、公助。

老後住在偏鄉,更要有的自覺是:遠親不如近鄰,近鄰甚至比血親更能倚靠。居服員雖然能「陪同就醫」,但也僅限於固定的服務時段之內。

臨時性的緊急就醫,如果能請近在眼前的好鄰居伸出援手,先陪同送到醫院急診,遠在天邊的兒女(如果有的話),就有機會獲得一些緩衝時間,比較不會因為左支右絀而焦頭爛額。

1
2
單頁閱讀

延伸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