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錯過早療黃金期》1歲還不會爬、不會抓東西...我的孩子有「發展遲緩」嗎?「2張圖」教父母檢測

疾病百科疾病百科 撰文者: 呂宇真2020-08-20

孩子的發展通常有一定的軌跡,其過程包括2個主要部份:一、生理發展:心臟血管、泌尿、內分泌、神經、呼吸、血液、消化、免疫及感覺系統如視覺、聽覺、體感覺的發展;二、心智發展:動作、情緒、智能、語言溝通、生活自理能力、社會人格等發展。

發展遲緩則是指6歲以下的兒童,因各種原因(生理或心理皆包括在內)導致上述的生理發展以及心智發展,出現顯著落後或異常之狀況。但並非代表上述能力稍微落後,就等於發展遲緩,實際可依據發展落後的程度,來判定是否為客觀意義上的發展遲緩。

營養不良、內分泌異常都可能導致「發展遲緩」

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統計,發展遲緩兒童約佔6歲以下兒童人口的6%~8%,在台灣通報早療的人數,每年則大約有2萬人左右。

導致孩子出現發展遲緩的原因大多數仍不明,醫學界目前了解的大約僅佔20~25%,包括藥物毒品、先天感染、先天腦部發育畸型、早產、染色體異常、藥物毒品、營養不良、內分泌異常、頭部外傷、腦腫瘤、神經皮膚症候群等等,都可能是造成孩子發展遲緩的因素。除此之外,環境因素如刺激過少、疏忽照顧或是受虐等,也是可能的原因。

我的孩子好像有發展遲緩...我該怎麼做?

俗話說「三抬頭四翻身」、「七坐八爬」,這句俗諺大約概括了1歲以前,寶寶在每個月的發展情況,如果有嚴重落後,父母通常能夠察覺。但心智的發展異常,例如智能、語言溝通、感覺、情緒等,這些方面有可能出現比較緩慢,而且不一定明顯,因此父母通常容易沒注意到。一般說來,大部分的家長大多是在孩子入學後,與其他孩子相比才發現,自己的孩子可能有發展遲緩的問題,也因此錯失早期療育的機會。

圖片來源:衛福部國民健康署


圖片來源:衛福部國民健康署


若父母發現孩子可能有發展遲緩的症狀,可以通報全國各縣市的發展遲緩兒童通報轉介中心,並開始「早期療育」(簡稱早療)的流程,包括轉介、評估、療育及家庭支持,在早療期間可能會參與的相關專業人員包括專科醫師、職能治療師、物理治療師、語言治療師、臨床心理師、聽力檢查師、視力檢查師、護士、社會工作師、幼教及特教教師、保育員,結合各方面的專業治療,才能更有效促進遲緩兒童的發展,特別在3歲前的早療,提升效果更加明顯。

治療方面,則可能會包括內科、外科、物理、職能以及語言治療。內科治療上,可以透過藥物改善肌張力過強以及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外科治療上,例如聽障兒童可以透過配戴助聽器或是人工電子耳改善聽力;孩子若因腦性麻痺引起肌張力過強症狀,則可以接受神經阻斷術改善。

復健也是早療期間很重要的一環,根據台中榮總資料顯示,物理治療著重在大動作的控制,包含四肢的肌力與肌耐力、軀幹維持平衡和移位的能力、動作的協調性與穩定性、坐臥站立的訓練、行走與步態訓練等等;職能治療則強調精細動作的訓練,包括手功能的協調訓練、日常生活活動的訓練、感覺統合訓練、視覺刺激與知覺訓練等;語言治療則可幫助語言發展遲緩的兒童學習如何發音或理解交談內容,或者使用輔助器具來達到溝通的目的。針對於吞嚥有困難的小朋友,也提供吞嚥治療以改善進食與營養狀況。

參考資料
高雄榮總兒童神經科 主治醫師陳珠墐〈兒童發展遲緩概說〉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 小兒神經科主任暨發展遲緩兒童聯合鑑定中心主任 鐘育志〈認識發展遲緩兒童〉
衛生福利部〈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
財團法人發展遲緩兒童基金會〈發展遲緩與早期療育〉
台中榮總復健科〈兒童發展遲緩的復健治療〉

責任編輯:呂宇真
核稿編輯:陳宛欣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查看全部

良醫編輯群

從頭到腳的疾病一次蒐羅,給你最完整的疾病知識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