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不只是會咳嗽!蟬聯台灣「10年癌症死亡率第一名」的肺癌,竟有這5種意想不到的症狀
根據衛福部「2019國人十大死因排行榜」調查顯示,肺癌是所有癌症中,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且已蟬聯10年高居死亡率癌症冠軍。肺癌長期的存活率比其他癌症為低,根據統計,台灣從民國58年到了民國106年,短短48年間,肺癌死亡率就飆升約10倍左右。
肺癌是指長在氣管、支氣管與肺臟的原發上皮性惡性腫瘤,在組織型態上則分為小細胞肺癌及非小細胞肺癌兩大類,非小細胞肺癌主要包括鱗狀細胞肺癌、大細胞癌,及一般人常聽到的肺腺癌。如此區分的原因,是因為治療方式不同所致,針對小細胞肺癌的治療方式以化學治療為主,而早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則以手術切除為主,除非癌細胞已經擴散或無法切除乾淨,才會考慮以化學治療和放射線治療來控制病情。
許多耳熟能詳的名人皆曾罹患肺癌,如藝人寶媽、陳文茜、柯文哲的太太陳佩琪、陳建仁、蕭萬長等,肺癌更奪走了資深藝人馬如龍、文英、鳳飛飛的生命。面對「癌症頭號殺手」肺癌的威脅,我們應該如何預防?
等到出現胸痛、呼吸困難 代表腫瘤已經大到一定程度
早期的肺癌幾乎完全沒有症狀,當有症狀產生時,高達7成的病患已是局部晚期(Ⅲ期)或已轉移(Ⅳ期)。一般來說,肺癌的症狀包括久咳不癒、咳血、體重減輕、胸痛、疲倦、呼吸困難、聲音沙啞等,不過臨床上的症狀會依據腫瘤所生長的位置不同而相異。「中央型」意指位於肺門附近的肺癌,因肺癌長在氣管或大支氣管內,比較容易造成氣體出入的阻塞,同時對支氣管壁造成刺激,進而引起咳嗽、咳血痰或阻塞性肺炎等症狀。
而「周圍型」則指生長於支氣管的小分支的肺癌,此種肺癌長在肺的周邊部位,早期幾乎沒有症狀,等到出現胸痛、肋膜積水、呼吸困難等症狀,代表腫瘤可能已經大到一定的程度。此種癌症以腺癌較為常見。
【天天做3件事,有效預防肺癌】
1.戒菸、遠離二手及三手菸
2.煮菜盡量低溫烹調,記得使用抽油煙機
3.避免在空氣不流通處使用影印機
胸部X光檢查vs.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到底該怎麼選?
根據衛福部所公布的肺癌死亡人數年齡分布表,可見台灣人在40歲後,因肺癌而死亡的人數開始大幅增加,因此若想要透過篩檢來預防肺癌,建議可以從40歲後積極進行肺癌相關檢查。
針對肺癌的預防篩檢方式,目前主要以胸部X光檢查以及低劑量胸腔電腦斷層為主:
1.胸部X光檢查
胸部X光檢查因價格較為便宜,且方便快速,因此成為肺癌篩檢中被廣泛使用的第一線工具,通常在一般的健檢及體檢項目中也幾乎都有涵括在內。除此之外,胸部X光檢查還有輻射劑量較低的優點,對於擔心因受檢而接收過量輻射的民眾來說,也是重要的考量點之一。
但胸部X光檢查的限制在於其「偵測病灶的能力」,因為胸部X光的投影原理是將胸腔3D立體結構壓縮投影到一張2D灰階影像上,因此在某些特殊的部位,會產生檢測上的死角,也因此胸部X光檢查通常只能顯現1公分以上的肺部病灶,當病灶小於1公分時,在胸部X光上並不容易呈現出來。
2.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則可以補足胸部X光檢查的不足,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可以檢測到0.3公分以上的肺部結節,另外,根據衛福部的資料顯示,低劑量電腦斷層比胸部X光,可減少因肺癌死亡的人數達到3人。
既然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偵測病灶的能力比胸部X光還要來得好,也可以有效降低死亡率,那為什麼針對肺癌篩檢,到底要使用胸部X光檢查還是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普遍還是存在爭議呢?
主要是因為,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也存在其風險,例如「高偽陽性」的問題,美國大型試驗指出,對重度吸菸者進行篩檢,每4人就有1人為陽性,但每100個陽性結果中只有約4人確診為肺癌,高偽陽性的狀況除了造成民眾不必要的心理負擔,同時也引起過度診斷與治療的疑慮;另外,長期且持續的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追蹤檢查,亦會增加輻射暴露的風險。
綜合以上優缺點分析,2種篩檢方式各有好壞,因此建議民眾在進行篩檢前,可以針對自身情況,向專業醫療人員尋求專業建議。
責任編輯:呂宇真
核稿編輯:陳宛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