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脈瓣膜狹窄」比癌症還可怕!長輩胸悶、下肢水腫要注意...怎麼治療?手術費用多少?常見QA一次看

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改善老年人神經認知功能,臺大醫院研究成果刊登國際期刊(照片由台大醫院提供)。

良醫劃重點良醫劃重點 撰文者: 劉芮菁2022-07-27

主動脈瓣膜狹窄(Aortic stenosis)是老年人常見的退化性瓣膜疾病,隨著主動脈瓣膜狹窄的程度越來越嚴重,還可能損害患者的認知功能。台大醫院近期發表研究證實,治療主動脈瓣膜狹窄的「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TAVR)」,可顯著增加心臟血流的輸出量,提升腦部血流量,改善神經認知功能。

事實上,許多心臟血管疾病與失智症的發生有關,尤其是主動脈瓣膜狹窄造成的心臟衰竭。臨床研究更顯示,有26%的鬱血性心臟衰竭患者會發生神經認知障礙的症狀。

不僅如此,主動脈瓣膜狹窄的死亡率非常高,若只接受藥物治療,通常一年內的死亡率是50%,而5年內的死亡率更高達100%,因此手術治療對改善主動脈瓣膜狹窄非常重要。

主動脈瓣膜狹窄是什麼?

瓣膜是控制血流方向的重要關卡。人體心臟有四個瓣膜,包括主動脈瓣、二尖瓣、肺動脈瓣、三尖瓣。其中主動脈瓣膜位於左心室與主動脈間,是心臟把血液打出去到大血管的重要關卡,瓣膜可能因為先天性瓣膜異常,年老引起瓣膜鈣化、纖維化,或病毒感染導致瓣膜黏連等,使瓣膜無法完全張開,形成瓣膜狹窄。

如果發生主動脈瓣膜狹窄,左心室需要更用力地收縮才能打出血液,長期下來會造成心臟肥厚、彈性降低,左心室衰竭,而左心室無法有效地把血液打出去到大血管,會造成左心房、肺動脈壓力增加,導致右心衰竭。

主動脈瓣膜狹窄有哪些症狀?

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高憲立指出,主動脈瓣膜狹窄的症狀包括:

  • 胸悶
  • 呼吸喘
  • 暈厥、暫時喪失意識
  • 猝死

如果民眾覺得自己活動量耐受度下降、稍微活動一下會喘,或是有腳部水腫的症況,就建議盡快就醫診斷。

主動脈瓣膜狹窄的症狀包括:胸悶、呼吸喘、暈厥、暫時喪失意識、猝死。


主動脈瓣膜狹窄如何治療?

主動脈瓣膜狹窄的治療方式包括藥物治療與手術治療,而手術治療包括傳統的「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以及「經導管主動脈瓣膜植入術」。

一、藥物治療

有藥物可以改善主動脈瓣膜狹窄的問題,但如果主動脈瓣膜狹窄到一定程度,仍需要手術治療。

二、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

外科醫師會鋸開胸骨,將主動脈瓣換成新的機械性或生物瓣膜。開刀過程需要全身麻醉、開胸,並以體外循環機輔助讓心臟停止運作。開刀時間需5到6小時,術後至少需2星期才能恢復。手術成功率超過95%。

三、經導管人工主動脈瓣膜置換術

經導管人工主動脈瓣膜置換術是一種微創手術,醫師經由股動脈、鎖骨下動脈或是心尖部位打針,以導管方式植入人工瓣膜。此手術方式傷口小,過程中局部麻醉即可,手術時間僅需1.5到2小時,術後2至3天即可出院。手術成功率高達97%

高憲立提醒,患者適合哪一種手術,仍須由醫師評估個別的健康狀況,並根據患者的意願、經濟能力來做決定。

主動脈瓣膜狹窄一定要開刀嗎?

醫師通常在主動脈瓣膜狹窄較不嚴重時予以藥物治療,但嚴重到一定程度,用藥也沒有效時,就會建議患者開刀。

主動脈瓣膜狹窄的手術費用?

一、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傳統的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由於有健保給付,手術費用約在10萬以內,若選擇較好的瓣膜,需再自費10萬到30萬不等。

二、經導管人工主動脈瓣膜置換術:若完全自費需要100萬以上,2021年2月起健保有條件給付,受給付的病人負擔費用可在10萬內。

主動脈瓣膜狹窄如何預防?

高憲立指出,主動脈瓣膜狹窄是一種退化性疾病,人老了就容易發生,當然生活習慣好,可以減緩發生機率,但是年紀大本身是危險因子,建議高齡族群要能掌握自己的身體狀況,定期健檢。

參考資料:
長庚醫院衛教資訊
東元醫院衛教資訊

責任編輯:劉芮菁
核稿編輯:陳宛欣

良醫劃重點

良醫劃重點

查看全部

良醫小編群

由良醫小編精選,這裡提供醫療健康生活...等,讀者需要的重要時事與新知整理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