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健檢,為何可能越加速老化?日醫師給「70歲後的你」:與其全身健檢,不如做「這2種檢查」
與其全身健檢,不如接受心臟檢查、腦部檢查
年過70之後,最好也要改變自己對健康檢查的想法。在日本,一般上班族大部分每年都會接受一次健康檢查,就算是退休後,我想也有很多高齡長者會前往各地的保健所接受健檢。
雖然大家對健檢的「信仰」是如此堅定,但實際上健康檢查對長壽幾乎沒有任何幫助。
因為,在日本健檢中顯示的「判定結果」,是計算健康成人的平均值,其中位居中央百分之95的人是屬於正常,數值過高或過低的其他百分之5,則劃分為異常。
也就是說,每個人的體質與環境本來就不相同,有些人數值異常,但整體而言很健康;也有些人的數值明明正常,卻身患疾病。沒有明確的證據顯示,健檢數值被判定為異常的人,就一定會生病。
日本的健檢會檢查將近50~60個項目,這些項目中與疾病有明確因果關係的只有血壓、血糖、紅血球數量等5~6個項目而已。
而且就算血壓或血糖數值非常高,也只不過表示在機率上而言,將來危害到健康狀態的可能性比較高而已。至於其他的檢查項目,只要不是太離譜的異常數值,基本上沒有證據可以證明這些項目跟壽命長短有所關聯。
可是,大多數人只要在健檢中有項目被判定為異常數值,就會聽從醫師的指示,拚命想將數值恢復到正常而服用藥物。
就如同前些章節所述,我認為這麼做不僅不會讓自己變得更健康,反而會帶來加速老化的結果。
一旦血糖或血壓數值下降,身體就會變得倦怠,頭腦也無法維持清晰,活動力更會一落千丈。
要是為了降低膽固醇而採取飲食限制、服用藥物,也會造成免疫力下降。而且男性荷爾蒙的分泌也會減少,導致行動意願變差,罹患憂鬱症的風險反而會提高。
如果像這樣過度迷信健檢結果,一心一意想要改善健檢數值,非但不會變得更健康,反而會讓自己漸漸變成「萎靡不振的老人」。若要一味隨著毫無意義的檢查數值起舞,我認為不要接受健檢還比較好。
話說回來,降低血壓、血糖、膽固醇,目的是為了預防將來發生心肌梗塞與腦梗塞。
但我也強調過很多次了,這些檢查項目的數值較高,只不過是代表以後發生心肌梗塞與腦梗塞的機率較高,不是每個數值較高的人都會罹患這些疾病,也有些人活得好好的。不過就連那些對檢查數值置之不理也不會發生心肌梗塞的人,也都會為了降低數值而每天認真服藥、進行飲食控制。
如果大家真的想要預防心肌梗塞與腦梗塞的話,我建議不如直接做心臟檢查與腦部檢查。我雖然認為健康檢查毫無意義,但心臟檢查與腦部檢查卻是非常有效的。
只要每隔三年接受一次心臟檢查,就可以得知圍繞心臟的冠狀動脈哪裡有發生硬化、變窄的情形。只要能發現冠狀動脈發生異常,就可以事先利用氣球擴張術或安裝支架來擴張血管。
實際上,在血管內治療技術方面,日本在全世界中算是數一數二的先進。就連許多國外的重要人物也會低調地飛來日本接受治療。
而腦部檢查則是可以透過磁振造影(MRI)事先發現腦動脈瘤。只要早期發現,就可以使用導管等進行預防性的手術。
在血管內治療技術極為發達的日本,定期接受心臟檢查與腦部檢查只會越來越有效。
與其在健檢時被告知:「就機率上來說你很有可能發生心肌梗塞,現在就先服用藥物來降低數值吧。」我覺得不如在心臟檢查時被建議:「你心臟的這條血管已經變窄了,要裝入支架會比較好。」這麼一來我就覺得可以接受,並遵從醫師的建議。況且,既然血管沒有變窄,當然也沒有必要限制飲食,甚至服用藥物。
另一方面,有時候也會有些健檢報告數值向來都很正常的人,突然發生心肌梗塞。如果擔心發生這樣的情形,定期接受心臟檢查應該也是不錯的預防方法。
比起接受健檢後毫無意義的節制自己,我建議大家過了70歲之後,要定期接受心臟檢查與腦部檢查會更有幫助。
幸齡人生70開始:70歲是老年健康決勝點!做好這些事,安心慢老快樂活 作者簡介 一九六○年出生於大阪府,畢業於東京大學醫學部,現為精神科醫師。曾任東京大學附屬醫院精神神經科助手、美國卡爾梅寧格精神醫學院國際研究員,現在是和田秀樹身心診所院長。身為專為高齡人士服務的精神科醫師,投入高齡醫療領域超過三十年。 主要著作有《自分が高齢になるということ》(當自己年齡漸長,新講社)、《年代別 医学的に正しい生き方》(年齡別 從醫學角度看正確的生活方式,講談社)、《六十代と七十代 心と体の整え方》(六十歲與七十歲的身心保養法,basilico)、《「人生100年」老年格差》(「人生一百歲」老年差距,詩想社)等(書名皆為暫譯)。 相關著作:《好人,你可以不吃虧》
作者:和田秀樹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23/05/04
和田秀樹
責任編輯:陳宛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