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檢項目這麼多,怎麼選適合自己的方案?健康管理中心主任的建議
我應該做哪種健檢?
肥胖是萬病之源,但不代表身材適中或瘦子沒有潛藏的健康問題,而外表看來健康、有規律運動習慣的人,也可能潛藏疾病而不自知。因此,例行健康檢查有其必要。
政府提供40歲以上、未滿65歲的成人每3年一次免費健檢,以及65歲以上老人每年免費一次健檢,檢驗項目包括:抽血、尿液、X光檢查、心電圖檢查,已經涵蓋7成的檢查項目。
自費健康檢查項目,更加琳琅滿目,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案?
阮綜合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蕭偉成建議,應該考量幾項關鍵因素,包括:經濟、職業、年齡、是否有三高或腫瘤的家族病史,以及本身的生活作息。
舉例來說,以年齡切割,40歲到65歲最好每3年檢查一次;65歲以上每年檢查一次。一般健檢項目,包含血液中的血球、血小板、血紅素檢查,肝、腎功能檢查,以及血糖血脂、尿酸、甲狀腺、B型與C型肝炎等,都是常見的項目。
家族有癌症病史,應該加強哪些檢查?
從致命因子看,根據2017年衛福部的資料,台灣民眾前四大死因,男性是癌症、心臟疾病、肺炎、腦血管疾病;女性則是癌症、肺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
至於癌症的前五大死因,男性是肺癌、肝癌、直腸癌、口腔癌、食道癌;女性則是肺癌、肝癌、大腸癌、乳癌、胰臟癌。
顯然,不分性別,肺癌都是影響台灣民眾健康甚巨的要素。因此,除了胸部X光,肺部的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對男女都很重要。
至於其他檢查項目,腹部超音波檢查,可排除是否有肝癌;胃鏡跟大腸鏡檢查,可排除是否有食道癌、胃癌或大腸癌;心臟冠狀動脈檢查與頭頸部檢查,則可排除是否有心臟跟腦血管疾病。
依性別區分,近幾年男性罹患攝護腺癌者愈來愈多,建議50歲以上男性安排攝護腺超音波檢查;女性最重要的是婦科超音波檢查和子宮抹片檢查,可及早發現、排除卵巢、陰道、子宮頸病變,而乳房攝影及乳房超音波則可排除乳癌的可能性。
如有癌症家族病史者,有需要時也可以加做「癌症指數」、賀爾蒙等特別檢查項目。
三高患者應該注意什麼?
4、50歲以上的中年人,三高風險增加,或是即便沒有三高,如有心肌梗塞、腦中風的家族病史,在預算許可下,建議進行腦部核磁共振及心血管檢查,排除因先天血管異常導致動脈瘤甚至破裂的風險。
蕭偉成診間就有許多案例,精壯的中壯年、本身沒有三高問題的人,突然心肌梗塞或腦出血。這些,都是先天血管異常導致動脈瘤破裂而發生不幸,安排健檢便可做預防性處理,例如:可以先動手術放支架,預防動脈瘤破裂。
至於65歲以上、有三高的老年人,則可安排腦部核磁共振、心臟冠狀動脈的電腦斷層檢查,如擔心有腫瘤,必要時可安排正子造影。
健檢報告怎麼看?
健檢報告拿到手,有紅字警示的數據,可以自我提醒要多注意。但,要怎麼注意?沒有紅字的項目,就安然無事嗎?
不管是公司安排或一般健檢中心體檢,最常見的,就是報告寄給受檢者後,沒有進一步解釋檢查結果或建議何時追蹤。
拿到健檢報告,有的人隨意翻翻,沒有紅字就置之不理;有的則是稍有異常,便回到門診追蹤,但有些門診醫師卻不以為意,例如:肺部X光片顯現肺部結節,門診醫師認為不嚴重,隔年再進行追蹤即可。
蕭偉成指出,民眾明明很擔心,到門診卻被打回票,可能下次就不再做檢查,需要個管師追蹤及關心,建立民眾的信賴感。但也有一半的民眾,根本不看健檢報告。
健檢新趨勢
健檢中心近幾年訴求的健康管理是,無論受檢者檢查報告是否異常,都會建檔管理,搭配醫師與個案管理師安排定期追蹤時間。「如果有定期進行追蹤的受檢者,往往可以早期發現疾病,例如:腫瘤或心血管的問題,」蕭偉成指出。
曾經有位62歲的男性,有抽菸習慣,偶爾小酌,平常保持規律運動的習慣,10年前就開始在阮綜合醫院健檢,檢查結果都沒有紅字,但仍保持定期2年一次的追蹤。6年前,做腹部超音波時發現有膽結石,兩年後因急性膽囊炎開刀,醫師建議他每年定期健檢追蹤。
後來,他在健檢中心進行高階檢查,在沒有任何症狀下,進行腦部核磁共振檢查,意外發現腦幹有顆3公分的動脈瘤,因為及早發現,後續安排在院內手術放支架,避免突發意外,保住一命。
至於一般人健檢最常出現的問題,通常是血糖、血脂、血壓、尿酸偏高,跟高糖、高油脂的飲食、常熬夜的生活作息有關,屬於代謝症候群問題。
另外,肝炎的情況也值得注意。
本身是肝膽胃腸科主治醫師的蕭偉成指出,在公司健檢中發現有B型、C型肝炎的員工為數不少,比例高達3、4成,因為初期沒有症狀,有些員工不以為意,可能兩年才檢查一次。
「實際上,B型、C型肝炎最好三個月追蹤一次,檢測病毒量,早期發現才能利用藥物治癒,」他在健檢中心看報告時,都會提醒受檢者到門診定期追蹤。
即便沒有紅字,有家族病史者,在相關數據接近正常值的下限或異常的臨界點,醫院個管師也會提醒三個月追蹤一次。
「健康檢查只是一個開始,健檢的設備儀器每一家都差不多,最重要是安排日後的健康管理與追蹤,這是台灣健檢趨勢及需要加強的部分,」蕭偉成強調。
全方位診療室:阮綜合醫院傳承70年的健康智慧 作者簡介 林惠君 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輔仁大學中文系畢業,資深媒體人,曾任職於《遠見》雜誌、中央通訊社、《新新聞》周刊,擔任醫藥與財經記者,現為自由撰稿人。 陳麗婷 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畢業,資深醫藥記者,長年耕耘衛福部、食藥署、醫院等新聞採訪,曾任職《聯合晚報》、《蘋果日報》,以及年代電視台、飛碟電台,亦曾以「食安闢謠追追追」與「終結植牙亂象」、「杜絕肝膽疾病侵襲向下扎根」,分別獲得「消費者權益報導獎」、金輪獎等肯定。現為自由撰稿人。
作者: 林惠君, 陳麗婷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9/07/31
責任編輯:洪婉恬
核稿編輯:陳宛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