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八國人習慣「忍痛」!忍久恐成慢性...最新調查揭國人常見三大痛,藥師呼籲把握「黃金止痛時間」

2024台灣疼痛認知行為調查顯示,國人最常感受到的前三名疼痛分別為肌肉酸痛、頭痛及關節疼痛。

良醫劃重點良醫劃重點 撰文者: 林勻熙2024-09-04

最新調查揭「國人三大痛」
各世代「忍痛原因」大不同
疼痛未處理恐致慢性疼痛
及時用藥緩解!一表整理止痛藥分類
把握止痛時間「黃金一小時」

{DS}

肌肉痠痛、頭痛、關節痛,忍一下就過了?根據最新調查統計,全台18歲以上民眾約有52%每周至少發生一次或一次以上疼痛,相當於987萬人每周受疼痛影響,但卻有九成八國人習慣忍痛。面對全台「疼痛矛盾」現況,台北市藥師公會理事長尹岱智及新北市藥師公會理事長許有杉共同呼籲,有效把握止痛黃金一小時,做好疼痛管理、落實自我照護。

最新調查揭「國人三大痛」

為了解國人目前疼痛發生的現況與照護形式,「2024台灣疼痛認知行為調查」於2024年6月至7月針對18歲以上成人,分為18歲至34歲、35歲至54歲、55歲至70歲三個年齡區間,透過網路問卷、電話訪問,有效樣本數1099份,發現國人最常感受到的前三名疼痛分別為:

  • 肌肉酸痛 39.1%
  • 頭痛 29.8%
  • 關節疼痛 12.1%

各世代「忍痛原因」大不同

該調查顯示,有97%以上民眾平時會覺察自己的疼痛狀況,且年紀愈大、疼痛出現比利愈高,而35~54歲的壯年族群則相較其他族群更會覺察自己的疼痛,以及平常感受到疼痛程度的平均分數也高於其他族群。進一步觀察各世代「疼痛影響工作」的不同忍痛原因,可發現:

  • 年輕族群「求表現」,在職場上較會因擔心影響工作進度而忍耐
  • 壯年族群「扛家計」,身為家中經濟支柱,擔心影響財務狀況
  • 熟齡族群「重美德」,怕麻煩別人,擔心造成他人負擔

疼痛未處理恐致慢性疼痛

台北市藥師公會發言人王明媛指出,若無及時緩解疼痛,可能對身體形成負向循環!據美國研究,短期疼痛若未處理,持續疼痛將使中樞敏感化,使周邊神經敏感化導致疼痛感覺增強,且會增加罹患呼吸系統、心血管併發問題的風險,延宕處置更可能演變為慢性疼痛,讓疼痛部位擴散或轉移。

調查也發現,有超過八成民眾確實認為疼痛會影響生活,不過卻有九成八的民眾面臨疼痛時,選擇忍耐,這種「疼痛矛盾」的現象確實存在國人之間,使民眾總是痛到受不了才開始尋求協助。對此,王明媛建議,民眾應培養疼痛管理觀念,千萬不要忍痛許久才尋求協助。

及時用藥緩解!一表整理止痛藥分類

新北市藥師公會理事長許有杉表示,忍痛並非美德,建議民眾面對疼痛不要忍,應正視問題並及時用藥緩解。許有杉進一步說明,止痛藥分類可分為口服止痛藥,多用於發燒、喉嚨痛、頭痛、牙痛以及經痛;外用止痛藥則多用於肌肉酸痛及關節疼痛。以下整理說明口服止痛藥分類、外用止痛藥常見類型:

口服止痛藥分類

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

  • 乙醯胺酚是最常見的解熱止痛藥,直接作用在腦部阻斷疼痛傳導。
  • 具有退燒、止痛作用,副作用不高、較不傷胃,約半天就可排出體外。

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NSAIDs)

  • 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是藥物類別的總稱,可透過抑制體內的環氧化酶(cyclooxygenase)達到消炎止痛的作用。
  • 大部分為醫師處方用藥,有少數藥品是經過醫師、藥師諮詢後可自行購買的指示藥品(OTC),其中又以伊普芬(ibuprofen)成分最常見。

外用止痛藥常見類型

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NSAIDs)

水楊酸類

常見成分

Diclofenac、ibuprofen、indomethacin、piroxicam等

Methyl salicylate、salicylate等

療效

暫時緩解局部酸痛

劑型

藥布、乳膏、凝膠、噴霧

許有杉指出,非類固醇類(NASID)含雙氯芬酸(Diclofenac)可有效緩解各種身體部位的疼痛,如肌肉、關節和肩頸等,民眾可視需求選擇。

把握止痛時間「黃金一小時」

雙北藥師公會提醒,面對疼痛要把握黃金一小時,若沒有及時緩解,可能讓身體疼痛敏感度增加,以至於越忍越痛。藥師公會長年提倡「大病到醫院,小病到診所,小症狀到藥局」,呼籲民眾出現輕微症狀時,可善用社區藥局的初級用藥照護資源,向藥師請教用藥建議,了解正確的用藥知識;如果相同的疼痛頻繁出現或疼痛程度過於強烈,建議仍需及早向專業醫師尋求協助,找出病因,對症下藥。學習正確的疼痛管理方式,建立自我照護觀念,早日逃離「疼痛島」!

責任編輯:林勻熙
核稿編輯:曾耀儀


良醫劃重點

良醫劃重點

查看全部

良醫小編群

由良醫小編精選,這裡提供醫療健康生活...等,讀者需要的重要時事與新知整理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