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身體變成囤積塑膠微粒的垃圾場! 當心無所不在的塑膠微粒害慘健康!

你知道「塑膠微粒」早已不斷侵入我們的身體,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健康隱憂嗎?現代人的生活離不開塑膠製品,例如瓶裝水、吸管、塑膠袋、塑膠餐具……等,這些物品帶來了便利性,卻也引發令人擔憂的健康危機,因為它們都含有大量的「塑膠微粒」。鋪天蓋地而來的塑膠微粒,悄悄的進入人體,並且持續累積在細胞裡,干擾身體機能的正常運作。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塑膠微粒對健康的威脅越來越嚴重,而如何避免或降低塑膠微粒對人體所帶來的傷害,成為刻不容緩的事!
別小看塑膠微粒對人體的傷害
雖然我們每天都會接觸到塑膠用品,但對於塑膠微粒這個名詞可能還是有點陌生。其實,塑膠微粒又稱塑膠纖維、微塑膠,根據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與聯合國環境署(UNEP)的定義,直徑小於5毫米(大小約1粒黑芝麻)的塑膠物質稱為「塑膠微粒」,而小於1微米(0.001毫米)則稱為「奈米塑膠微粒」。


一杯看似清澈的水,可能已暗藏看不見的塑膠微粒。當我們習以為常地喝下水時,健康也在無形中被侵蝕。
塑膠微粒親脂性高,容易吸附有毒物質,例如多氯聯苯、戴奧辛、塑化劑、雙酚A、多環芳香、重金屬……等,再加上體積小,不易被污水處理廠或排水系統攔阻的特性,最終很可能會進入人體。吸附了有毒物質或環境荷爾蒙的塑膠微粒一旦跑進我們的身體裡,可能會持續堆積在細胞之中,久而久之就會干擾內分泌、生殖系統與免疫系統的正常運作。再者,塑膠微粒也會造成全身發炎反應,若長期累積於體內,也可能損傷神經系統的健康。由此可知,塑膠微粒對健康的影響,是我們不得不去正視的問題。
塑膠微粒污染超乎想像
一般人可能以為少喝瓶裝水、少用塑膠用品,就可以有效降低塑膠微粒進入人體的可能性,實際上,生活環境中的塑膠微粒不只來源管道多元,而且數量比我們想像中的還要多,讓人防不勝防!
塑膠微粒從哪裡來
1. 輪胎磨損:塑膠微粒的最大來源之一就是輪胎,車輛輪胎易在行駛過程中磨損,進而產生大量的塑膠碎片,並且進入空氣、土壤及水源之中。
2. 塑膠用品製程:生產製造或加工塑膠用品亦或是運輸的過程,都會產生大量的塑膠微粒,並且將其散播於空氣之中或排放至水源裡。
3. 塑膠垃圾分解:我們使用過、丟棄後的塑膠用品流入海洋,從而分解成塑膠微粒,並且進入食物鏈。
4. 清洗衣物:工廠或家庭清洗合成衣物時,因纖維脫落、磨損而產生塑膠微粒。
5. 生活用品:塑膠茶包、紙杯塗層、洗面乳、化妝品…..等,都含有塑膠微粒的成分,直接接觸、使用,易對健康產生影響。


輪胎日復一日的磨損,也悄悄釋放出大量塑膠微粒,成為都市空氣與水源中的隱形污染源。
別讓身體變成堆積塑膠微粒的垃圾場
不管是空氣中、水源裡或土壤中的塑膠微粒,都可能經由各種管道或食物鏈而進入人體。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的研究資料1指出 ,現代人透過呼吸、飲食及喝水等過程,每週可能吃進5公克左右的塑膠微粒,相等於1張信用卡的重量。可見,如何杜絕塑膠微粒入侵人體是當務之急,否則我們的身體就很可能變成堆積塑膠微粒的垃圾場!
人體接觸塑膠微粒4大途徑:
1. 飲食:除了魚類、海鮮等被污染的食材之外,還有裝食物的塑膠袋、加了塗層的便當盒與紙杯,以及飲食中所使用的塑膠湯匙、吸管……等塑膠用品,這些都是我們吃進塑膠微粒的主要來源之一。
2. 飲用水:被污染的水源或瓶裝水,都會讓我們喝進大量的塑膠微粒。
3. 空污:空氣中的塑膠微粒會經由口鼻吸入進入人體,除了直達肺部之外,還會透過循環影響全身。
4. 皮膚接觸:使用含塑膠微粒的生活用品,例如洗面乳、沐浴乳、化妝品等。


塑膠杯盤正是塑膠微粒進入人體的通道之一,日常便利背後隱藏著長期健康風險。
避免攝入塑膠微粒 遠離潛在健康風險
塑膠微粒存在於我們的生活周遭,無論是食、衣、住、行都很難避免接觸到。值得注意的是,我們的水源已遭到塑膠微粒嚴重污染,而這些體積微小的物質很難被攔截、過濾。水,是維持生命運作的重要物質,因此我們每天都必須喝進大量的水,若飲用水中含有大量的塑膠微粒,將引發難以想像的健康危機。
過去,美國非營利組織Orb Media曾抽樣調查2發現, 高達83%的飲用水被塑膠微粒所污染;台灣環保署的資料3也指出,44%家用自來水與61%原水都含有塑膠微粒。水中的塑膠微粒難以被去除,將水煮沸雖然可以過濾較大顆粒的塑膠微粒,但這樣的作法對健康而言還是遠遠不足,建議透過高密度活性碳才能有效將塑膠微粒完整濾除。若不想喝進塑膠微粒水,記得一定要慎選淨水器,像是具有過濾0.2微米微粒高密度活性碳濾心,以及全機通過NSF第401號標準認證的產品,能有效濾除多項新興污染物,才能夠有效阻擋塑膠微粒,防止有害物質進入人體,真正為自己及家人的健康把關。
參考資料:
1. 環境資訊中心—塑膠微粒下肚 等同一週吃進一張信用卡
2. Orb Media—Invisibles 最終報告
3. 環境部—環保署公布自來水、海水、沙灘砂礫與貝類中微型塑膠含量首次調查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