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因為補血的藥都是滋膩的,如阿膠、熟地黃之類,如果胃口本身就不好,即便是秋冬也不能隨便吃,至少要在舌苔很乾淨的前提下。如果舌苔還很厚,那先要吃幾天二陳丸,把胃腸打掃乾淨,調理好消化系統,否則吃了也吸收不了。
為什麼到秋天以後就可以吃這麼不好消化的東西呢?因為秋天是封藏的季節,陽氣也藏了起來,人體的陽氣主要分布在體內,所以秋天、冬天容易感冒,因為陽氣顧不上外頭。但是秋冬時人的食慾往往很好,因為藏在裡面的陽氣幫助了消化功能。因此,可以在這個時候開始吃補血、補陰的藥。
就像我們看到的樹木一樣,秋冬季節會進行休眠期的灌溉,就是要利用陽氣內藏的季節,補足體力。等待來年開春、夏天的時候,人體的氣血主要都集中到體表去了,身體裡面是空的,所以夏天的時候很少感冒,但胃口一般都不好,甚至會出現「苦夏」。而且腹瀉、腸炎容易在夏天發生,因為內裡氣血不足,沒能力消化食物,稍有不慎就會帶來不適。
這時候,氣血也最容易耗散,因為它們就浮在表面,很容易被炎熱消耗,因此夏天的補養也非常重要,而生脈飲是唯一一個可以,而且也應該是在夏天吃的補藥。特別是氣虛體質的人,這種人不僅夏天容易出汗,冬天還怕風,也特別容易感冒,種種徵象都是因為氣虛不能固護體表造成的。
即便沒有出汗的問題,但有心律失常的問題,這情況很常見於女性,本身就很瘦弱,有氣無力的,若檢查心電圖,可能是「竇性心律失常」,或者是有「傳導阻滯」。不管哪種,在犯病之後人都會變得很虛,腰都直不起來,總覺得氣不夠用,像「捧心」的西施一樣柔弱,這就是典型的氣虛。而這種虛反過來也加重病情,結果形成惡性循環,氣虛和心律失常互為因果了。這個時候,生脈飲就很合適,補足了的心氣才能震懾住失常的心律,才能打斷這個惡性循環。
氣虛體質、容易出汗、容易疲勞、有氣無力的人,需要經常吃兩種藥,一個是生脈飲,一個是玉屏風散,在中藥房裡則有賣玉屏風口服液。
生脈飲是用在炎熱夏天或勞作類消耗氣血之後,補充身體用;玉屏風口服液適合在立秋之前開始吃,因為秋天之後,人體的毛孔會逐漸關閉以防止寒邪侵襲,這時候再擋上一道「屏風」會更安全。
這個藥也很簡單,也是三味藥,黃 、白朮、防風。前兩味都是補脾肺之氣,防風有抵禦風邪侵擾的作用,結合在一起就是幫助那些很容易感冒、表氣虛的人,在體表之外樹起一個有保護作用的「屏風」,一來能防止出汗過多,防止陽氣再被消耗;二來提高身體禦風抗寒能力,也就是提高身體的免疫力。所以,當流行性感冒之類的傳染性疾病發生,對那些平時就很容易感冒的人來說,用「玉屏風」的價值遠在一般疫苗或者抗病毒藥物之上。
人參補氣有條件
一說到補氣,人們馬上想到的就是人參,不是比生脈飲更直接、力道更強嗎?其實,並不是所有「虛」都能用人參解決,必須有個前提,就是這個人的陰不虛。
人參是一個「從陰引陽」的藥物,所謂「從陰引陽」的意思就是把死氣沉沉的陰精點化為陽氣,為人體所用。但前提是陰不能虛,精血不能枯,否則就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讓人參的點化本事沒有用武之地。
如果一個人雖然氣虛,但陰精尚且充足,只是不能化氣,只要用點人參,馬上就能引出氣來。但是,如果這個人已經肝腎精虧,陰血不足,非常消瘦,腰腿總是發酸發軟,而且總覺得口渴,那就屬於典型的陰虛,甚至陰虛有熱,舌頭也是紅而且偏瘦的。這種人如果吃人參就適得其反,因為陰已經很虛了,人參拿什麼化氣?而且即便是化了,也類似於對陰在「竭澤而漁」「揠苗助長」。
還有一個問題是,人參本身的熱性也會加重虛人原來的虛熱,最終表現出病態的亢奮,人會覺得心裡煩熱,坐立不安。有一部電影,陳佩斯和陳強演的,其中陳強演的那個父親就是因為吃了人參,燥熱得冒著雨在院子裡瘋跑。《素問》裡說:「壯火之氣衰,少火之氣壯。」這個「壯火」是指氣味純陽、熱性很高的藥物或食物,「少火」是指氣味平和的藥物或食物。「壯火」的熱性要大於「少火」,所以會消耗人體正氣,導致氣衰,人參就屬於這種「壯火」之物。
現在很多人喜歡刮痧,覺得自己「上火」了就用刮痧板刮刮。但有的人怎麼刮也沒痧,有的人一刮,痧就出來了,皮膚下有大量出血點。光是這點區別就能看出身體的強弱,出不出痧和刮痧時用的力量大小沒直接關係,而要看被刮者的體質。沒痧的人是因為體質弱,火力不足,氣血不能應著刮痧的力量頂出痧來。這種人就是刮破了皮膚,痧也未必出得順暢。如果問他,他肯定說常感疲倦,這疲倦就是氣血不足導致的,所以才連痧都出不來。這個時候,就不能再用力刮,而且不應該選擇刮痧,相反,應該通過針灸或者吃中藥的辦法,先補氣血再刮,才能出痧。
當一個人陰血虧了,人參所補益的氣無用武之地,這時候還一味用人參,就等於對一個體弱的人強行刮痧。所以,很多中醫並不輕易用人參,在他們眼裡,除了適合那種特別氣虛的人之外,其他的人用人參,就類似使用興奮劑,即便改善了疲勞狀態,也是一種虛假「繁榮」。在人參這類藥裡,現在用得最多的是西洋參,因為它的力量沒有人參補氣的力量那麼大,對陰精的耗散也小,可以氣陰雙補,在某種意義上,倒是和生脈飲有類似的作用。
責任編輯:洪婉恬
核稿編輯:陳宛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