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絞痛卻拉不出來?小心!你可能得了「細菌型腸胃炎」

撰文者: 謝宗學醫師2014-08-08

最近天氣炎熱,溫度不斷創下夏季新高,在小兒急診室看診時,發現許多幼童發高燒伴隨嚴重腹瀉,和好發在秋、冬季糞便呈現「黃色米湯狀」外觀的病毒型腸胃炎不同,糞便帶有「血絲和黏液」,看到這種血絲黏液便 (如下圖),就要高度懷疑孩子罹患細菌型腸胃炎,兒童最常見細菌型腸胃炎的致病菌是沙門氏桿菌。

病毒型腸胃炎(輪狀病毒、諾羅病毒等) 主要的症狀是嘔吐和腹瀉,糞便通常呈現黃色米湯狀,但沙門氏桿菌腸胃炎的臨床表現鮮少有嘔吐,症狀以反覆高燒、間歇腹痛、持續腹瀉為主,常會出現 「裡急後重」 的現象,明明腹絞痛到很想腹瀉,但坐到馬桶上時反而大不出來或只能排泄出一點點糞便,讓孩子整天不斷跑廁所,痛苦不已。

沙門氏桿菌腸胃炎的糞便常帶有黏液和血絲,約 70 % 的人會合併中度發燒 (38.5 ~39度)。健康的兒童症狀會在2~7天內自行緩解,罕見有致死的病例發生。

沙門氏桿菌腸胃炎屬於細菌感染,大多數的細菌感染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療,但沙門氏菌腸胃炎在健康的兒童身上是一種自癒性 (self-limited) 的疾病,也就是說不用治療也會自己痊癒,因此治療的重點不是使用抗生素,而是矯正脫水和不平衡的電解質。研究也指出針對單純沙門氏桿菌腸胃炎使用抗生素並不會縮短病程,反而會殺死腸道內正常的菌種,增加慢性帶原的風險。

在一些特殊情形下,沙門氏桿菌腸胃炎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療:

1. 年齡小於三個月的嬰兒
2. 免疫功能異常(先天免疫功能缺損、愛滋病、癌症、使用免疫抑制劑或類固醇治療等)
3. 曾經接受過胃切除或腸道切除手術
4. 營養不良
5. 溶血性貧血

除了上述情狀外,若沙門氏桿菌沒有乖乖待在腸道裡,經由腸黏膜破損處入侵身體內其他器官,演變成敗血症、骨髓炎、關節炎、腦膜炎等非腸胃道表現,也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療。

抑制腸道蠕動的止瀉劑,會使沙門氏桿菌滯留在腸道內的時間延長,增加入侵其他器官的機會,甚至有時會間接導致腸穿孔發生,因此,不應該使用在疑似沙門氏桿菌腸胃炎的兒童身上。

1
2
單頁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