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隱翅蟲常出沒 毒液濺臉恐毀容

撰文者: 曾楷婷2014-08-27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楷婷報導)夏天到戶外遊玩,或是在下雨溼熱的傍晚過後,甚至是在悶熱的晚上睡覺前,突然感到四肢某處、背部或是臉上,突然一陣刺痛,不用到幾秒的時間開始出現類似過敏般的紅腫與紅斑點,這有可能就是隱翅蟲在作怪。

三軍總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陳振豐表示,隱翅蟲就是因為其翅膀不明顯因而得名,體長大約0.5至1公分,寬約0.2公分,主要在每年的夏季出沒,爬行的速度很快,也能飛行,尤其最喜歡陰雨或濕熱的天氣,多出現在南部或是花蓮地區。

此蟲好出沒於草叢或樹林中,所以來診民眾以山區、農村或郊區居民為主。隱翅蟲本身還有趨光習性,所以到了晚上會飛到有燈火的地方,再加上體型小,可穿過一般家庭門窗之紗窗。所以很容易潛入住家中,侵害人體。

其實隱翅蟲並不會咬人,而會產生紅腫或是皮膚潰爛,都是因為當蟲體被打死或捻碎時,會造成蟲體內所含的刺激性毒素「隱翅蟲素」的毒液大量濺出,就會附著於皮膚上,這時如果民眾不注意,又用手去抓傷口,或是將皮膚傷口上的毒液沾黏到其他部位時,毒液就會散佈開來,進而造成局部皮膚病變,形成壞死性紅斑。

陳振豐醫師指出,被咬初期第1至2天會出現水泡、膿泡及潰爛,接著,在第3至4天會形成一層像腳皮一樣的膜,到了第6至7天會自動落屑痊癒,也可自行將皮廝下,但會有色素沉澱,大約在2週至1個月內消失。

醫師提醒,若發現有紅腫傷口,或是能辨識出隱翅蟲的話,千萬不要以拍打方式驅趕,可以吹或是撥開的方式將其趕走;晚上就寢時,盡量不要開燈,避免隱翅蟲進入屋內;也可先拍打床鋪,確認有無蟲隻,再入睡;儘量不要在野外或草地上活動,必要時穿著長袖長褲或使用驅蟲液。

更多健康資訊,請上《健康醫療網》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