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脂可停藥?3迷思恐增冠心病風險

撰文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2018-09-18

根據調查發現,逾半數經確診高血脂症病人未曾接受治療,即使接受治療,高達6成曾自行停藥超過7天!醫師提醒,高血脂3大治療迷思亟待破除。一份國外研究顯示,住院病人若停止使用降血脂藥物,30天內心肌梗塞風險增3倍。醫師呼籲,即使血脂指數回到正常,也不要擅自停藥或減藥,應與醫師討論,積極調整生活習慣、持續治療才是控制血脂關鍵。

近6成高血脂症病人未服用過降血脂藥物

根據1調查,20歲以上國人高血脂的盛行率高達22.8%,每5人就有1人血脂指數超標。台灣心臟病是國人死亡原因第2名,急性心肌梗塞發病有年輕化趨勢,而血脂異常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子。馬偕紀念醫院總院副院長葉宏一指出,根據調查結果,59%高血脂症病人未服用過降血脂藥物,高達71.3%病人認為靠運動和飲食可有效控制血脂,33.8%覺得高血脂症沒那麼嚴重不用服藥。

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壞膽固醇)和動脈粥狀硬化關係密切,許多大型研究證實降低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可防止疾病再發。高血脂症初期無明顯症狀。確診為壞膽固醇偏高病人,若已有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宜同時給予降血脂藥物和改善飲食及生活方式;若無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則先從飲食和生活方式改善作起,若3至6個月後血脂仍然異常,則應考慮藥物治療。

使用藥物的病人中,高達6成表示曾經連續7天以上未服用降血脂藥物,3成病人覺得指數有下降就自行停藥,用藥順從性不佳往往是高血脂症無法得到理想控制的主因之一。血脂指數異常為心血管疾病主要危險因子,穩定控制血脂才能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沒有治療而可能引發的心血管疾病機率遠遠大於可能產生副作用的風險。

隨意停藥 高血脂症3大迷思

高血脂症的控制率不佳推估原因包括,醫師及病人對於壞膽固醇目標認知有落差、病人服藥順從性低、醫師或病人擔心產生藥物不良反應。成大醫院心臟血管科主治醫師李貽恆教授指出,臺灣高血脂症治療存在3大迷思:

迷思一) 不用藥物治療,高血脂症單靠運動和飲食就可以控制?

生活習慣的調整可幫助病人降低膽固醇指數,但中高風險以上病人仍需搭配藥物治療。李貽恆教授強調,如果無法透過改變生活習慣使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下降,長期下來就可能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應該與醫師討論盡早接受藥物治療,對心血管也能起保護的作用。

迷思二) 血脂下降後即可停藥?

李貽恆教授指出,病人用藥順從性低,正是導致血脂指數無法控制的主因之一。國外研究顯示,病人如停用Statin類藥物,30天內心肌梗塞風險將增加近3倍;而服用Statin類藥物順從性佳的病人住院率則較低。

迷思三) 擔心副作用而拒絕用藥?

未服用過降血脂藥物的高血脂症病人中,3成擔心產生藥物副作用。李貽恆教授強調,服用降血脂藥物後所產生的副作用多半與心理作用有關。

3步驟控血脂 降低冠心病發生率

研究顯示,壞膽固醇越低,冠心病復發機率越低。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於公佈《台灣高風險病人血脂異常臨床治療指引》,指引中針對高風險病人下修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目標,從100(mg/dL)調整為70 (mg/dL)。葉宏一理事長和李貽恆教授共同呼籲高血脂症病人可遵循3步驟穩定控制血脂:

1)定期回門診追蹤,抽血測量血脂值;

2)達到治療控制目標,尤其心血管疾病病人應比一般人更積極治療;

3)即使血脂指數回到正常,也不要擅自停藥或減藥,應與您的醫師詳加討論。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