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躁症」有3種:便秘型、腹瀉型...你是哪一種?吃對食物,6招對症緩解

疾病百科疾病百科 撰文者: 陳宛欣2020-07-16

這陣子總拉肚子、肚子痛、一天大便好多次...經檢查過後竟然是「大腸激躁症(腸躁症,irritablebowelsyndrome,簡稱IBS)」!

腸躁症在腸胃科是常見的疾病之一,台灣約有10%~20%的人有此症狀,而女性與男性比例約為2:1,其中女性比例較高原因可能和經期有關。

壓力竟也是造成「腸躁症」兇手之一!

大腸激躁症的病因至今不明,可能原因包括:在壓力、情緒緊張等心理情緒下,會誘發、使症狀惡化;因藥物、食材不新鮮或食物中所含細菌量等等,這些腸道內容物的刺激,因而加重發生率;女性荷爾蒙分泌異常也都是可能引發腸躁症的原因之一。

另外,腸躁症也可能和乳糖不耐性、梨形蟲病或寄生蟲病、巨腸症、間歇性腸扭曲、子宮內膜炎及大腸內膜症等等疾病搞混,因此若有症狀建議還是就醫為佳。

除了腹脹、痛...至少出現3個月有這4症狀,就有可能是「腸躁症」

診斷標準以在3個月內,每個月至少有3天連續或反覆出現下列症狀中的2至3項:腹脹、腹痛,但排便後症狀可以緩和;排便次數改變,如每天大3次以上、一週低於3次等等;大便型態改變,如水便、稀軟便、硬便等;大便中帶有黏液;用力大便但感覺還是大不乾淨。

另外,患者可能也會合併出現胸痛、心口灼熱、吞嚥困難、噁心、消化不良、頭痛、頭暈、疲倦、肌肉痛、骨盆腔疼痛與泌尿道症狀。

而依症狀還可將「腸躁症」分成3類:腹瀉型(腹瀉為主)、便秘型(便秘為主)、以及混合型(腹瀉與便秘交替發生)

腹瀉型、便秘型腸躁症,各要避免吃這些食物!

改善腸躁症,飲食習慣為關鍵,建議三餐定時定量、每餐吃7、8分飽。盡量避食用含有免咖啡因之咖啡、茶、巧克力、可樂飲料;刺激性食物如,酒、酸辣食物;不利消化之食物,如油炸物、糯米製品、奶製品;易產氣食物,如地瓜、豆類、奶製品等等。要注意的是,腹瀉型腸躁症,避免吃容易產氣與高纖的食物便祕型腸躁症,可多吃高纖食物,避免減少脂肪攝取、少吃甜食、糯米、油炸、豆類等食物

而中醫則會提醒減少食用寒涼食物,可適量食用蓮子、山藥、茯苓、扁豆、蘋果等健脾止瀉的食物。

另外,因壓力造成的腸躁症,可以每天至少做20分鐘令自己放鬆的事,如聽音樂或泡澡等;深呼吸,幫助腹部肌肉放鬆。

資料來源:
衛福部國民健康署
台中榮民總醫院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花蓮慈濟醫院

責任編輯:陳宛欣
核稿編輯:呂宇真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查看全部

良醫編輯群

從頭到腳的疾病一次蒐羅,給你最完整的疾病知識

延伸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