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幫助自閉兒,一年看200篇研究!患帕金森氏症、糖尿病...74歲劉侃教我們的事:變老也能一直快樂的秘訣是...

撰文者: 畢嘉士基金會2021-08-16

劉侃 / 用好奇心發電的人生

■ 畢嘉士基金會董事長
■ 屏東勝利之家院長
■ 屏東基督教醫院首席顧問
■ 中華民國劉俠(杏林子)之友會理事長
■ 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常務監察人

老先生劉侃今年74歲了,還在工作崗位努力著。我們約在屏東勝利之家院長室進行採訪,與其說是院長室,實驗室或許更貼切一些。一進門,映入眼簾是兩台大電腦,以及散落各處不知名的器材,大桌子上有幾台LED儀器,老先生瞇起眼睛為我介紹:「我最近在研究這個──紅光,對人體的好處。」

坐定位後,老先生迫不及待地問:「要開始了嗎?」當我拿出手機準備錄音,他也拿出他的哀鳳點開「聽寫文字」App,想要為我製作逐字稿。雖然沒試成功,但他的實驗精神與對3C產品的熟稔真教人佩服。

劉侃位於屏東勝利之家辦公室,與其說是辦公室更像是實驗室。


剎那間,那個喜歡觀察螞蟻搬家、研究拉鍊玄機的6歲小劉侃彷彿近在眼前。60多年過去了,留在老先生身體裡的好奇心,依舊運作良好。

如此開場,原本想請老先生分享「快樂老年」,這樣的命題似乎無法切中核心。知道老小孩是怎麼長大的,才是重點啊!

自由的成長,停不了的學習心

老先生的二姊是知名作家劉俠女士。「二姊12歲時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我父親是軍人時常不在家,母親因為二姊的病心力交瘁,」6歲後的劉侃,因此意外獲得放牛吃草的空間。從小在一個不太受父母控制的環境下長大,除了養成他獨立的性格,也充分滿足了這個好奇小孩盡情探索世界的樂趣。

大自然是他童年的教室,初中時他在圖書館發現巨大知識寶藏。因為念的是夜間部,他有大把時間可以閱讀,「3天看完一本,很多文學作品我不會只看一遍,很多細節都記在我的腦子裡。」文學的書讀多了,很多人情世故也就看懂了,「敏銳的觀察力,後來成為我從事社福工作很重要的資產。」老先生這樣理解自己。

升學主義至上的年代,他在音樂世界裡找到救贖,他熱愛古典樂,參加教會唱詩班。「高二下,音樂老師說不想占用我們讀書的時間,但還是要打分數,叫學生每人選一首歌唱,很多人唱不出來,我倒是覺得很輕鬆。」他唱趙元任的《教我如何不想他》,清唱再加變調、模仿男中音,唱完全班拍手叫好,拿下成功高中史無前例92的高分。」好奇心一旦被驅動就想把它變好玩,走到74歲,老先生始終如一。

人生像破關,獎勵是利益他人

1
2
單頁閱讀

延伸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