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檢查異常,是不是得了肝癌?除了超音波,消化內科醫師點名:40歲以上該知道的「3種檢查」

除了B型肝炎之外,像是C型肝炎帶原、酒精性肝硬化、黃麴毒素,甚至常見的脂肪肝都是肝癌的危險因子。

「肝臟是個沈默的器官」,是因為它並沒有類似體表般敏感的神經分佈,若是長了腫瘤不會因為壓迫到周邊組織而造成立即的疼痛與不適。因此肝癌初期大多以一些不特定的表徵作為呈現(上腹部悶悶脹脹的,全身無力,或者是輕微的黃疸上升或食慾不振)。相較腎臟功能下降可藉由血液透析維持排除尿毒素的狀況;心臟衰竭的部分,現今也有替換人工心臟的醫療個案;肺功能下降,上有呼吸器可以使用。然而肝臟是目前人類科技尚且無法複製,只有人體或大體捐贈一途。以上兩個原因:肝臟疾病的不易早期發現性與加上肝臟的無法替代性,導致肝癌一旦無法早期發現,造成患者與病患家屬的生活負擔是無比的沉重。

造成肝癌的原因有哪些?

「醫生!為什麼是我會得到肝癌?」這是得了癌症病人常常會問醫生的問題,根據統計[1],在中華地區的肝癌由B型肝炎所引起的佔了54%,而亞洲就是B型肝炎的高盛行率地區,這也是台灣自1986年開始全面為新生兒施打B型肝炎疫苗,換句話說如果是在1980年代之前出生的人,有可能因為母親的垂直感染B型肝炎,進一步導致慢性B型肝炎帶原而不自知,強烈建議確認是否自己是B型肝炎的帶原者。

至於對於已接種疫苗的免疫狀態正常的人,不推薦加強劑量[2]。在特定情況下,只有某些人應該接受加強劑量。對於血液透析患者,如果每年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anti-HBs)的抗體檢測顯示下降至<10 mlU/mL,則應給予加強劑量。對於其他免疫功能低下的人(包括 HIV 感染者、造血幹細胞移植接受者和接受化療的人),是否需要加強劑量尚未確定。當抗 anti-HBs 水平降至 <10 mIU/mL 時,應考慮對存在持續暴露風險的人(如第一線的醫護與照護人員,或者是容易產生刀傷與血液接觸的餐飲工作者與理髮人員)進行年度anti-HBs檢測和加強劑量。

除了B型肝炎之外,像是C型肝炎帶原、酒精性肝硬化、黃麴毒素,甚至常見的脂肪肝都是肝癌的危險因子,所以如果民眾具有肝癌危險因子並且有疑慮,還是會建議尋求專業的消化內科與以討論或諮詢。

1
2
單頁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