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急診到底要等多久?先搞清楚急診不是馬上看!急診科醫師教你認識「5級檢傷分類」,最久可能超過2小時
很多人看急診的經驗不是很愉快,總覺得明明掛的是「急診」,怎麼等那麼久?但偏偏有時候,我們在假日鄰近診所沒有開業的時候,自己或家人突然出現嚴重的症狀,例如高燒、嚴重腹痛,或是長輩擔心心臟病發,不得不去大醫院掛急診。但到了急診室才發現,這裡不舒服的人很多,不知道要等多久?有時候還會發現,那個人明明比我晚來,怎麼醫師先幫他看診呢?
事實上,急診不是門診,本來就不是「先到先看」。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急診科主治醫師廖哲偉指出,病人抵達急診後,急診的資深護理人員會先做「檢傷分類」,而是由急診資深護理人員依每個患者的病情,使用標準方式快速評估並將病人分級,建立患者的優先就診順序,以即時搶救重症患者的生命。
急診檢傷分類
廖哲偉指出,台灣急診檢傷與急迫度分級量表是衛生福利部委託台灣急診醫學會、中華民國急重症護理學會,參考國外減傷分類架構並配合國內醫療環境而制定,共分為五級,說明如下:
第一級:復甦急救
患者症狀包括:
- 心跳、呼吸停止,肢體及嘴唇發青、發紫
- 體溫>41℃或<32℃
- 無意識、意識混亂,如:對疼痛刺激無反應、只能呻吟或說單一字句、只有疼痛刺激才會睜眼
- 持續抽搐且無意識
第二級:危級
患者症狀包括:
- 急性意識狀態改變(語言與動作遲滯,但尚可溝通)
- 持續胸悶、胸痛且冒冷汗
- 低血糖(<40mg/dl)
- 大量血便、黑便、嘔血
- 外傷造成之大量出血,頭頸軀幹骨盆部位血流不止
- 槍傷,頭、頸、軀幹鈍傷、穿刺傷,開放性傷口疑似骨折
- 高處墜落、車禍(乘客被拋出車外)、頭部撞擊後曾失去意識
- 突發性視覺改變
- 免疫功能不全且發燒
- 會陰部穿刺傷與大量出血,生殖器腫脹變形
- 外傷或接觸化學物質後出現的神經功能異常
- 化學物質濺入眼睛
- 疑似藥物過敏導致呼吸困難
- 螫傷,咬傷導致呼吸困難或意識改變
1
2
單頁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