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榮總耳鼻喉部耳科主任 蕭安穗
家訪苦勸 求病患開刀重拾聽力
什麼樣的病人最難醫?不是患了不治之症的病人,而是斷然將治癒機會拒於門外的病人。台北榮總耳鼻喉部耳科主任蕭安穗,就有一段「醫師求病人」的醫病故事。
醫心 讓年輕小女生回心轉意
小君(化名)是台北榮總第五個人工電子耳植入者。從小,小君在爸媽和三個哥哥的呵護下幸福無憂的成長,卻在十一、二歲天真歲月晴天霹靂,聽力退化的夢魘開始悄悄進入了她的生活。
由於小君是高頻聽損的病人,剛好家中男生聲音都屬低頻,且媽媽的聲音也偏於低頻,因此讓她的聽損隱疾一直被掩藏著。即使偶爾會出現一些暈眩、嘔吐等聽神經退化的併發症,也被小君不知從哪來的過人忍功給壓抑過去;就連聽不到電話和門鈴聲,父母親也都當作小君看電視太專心沒注意所致。
一而再的輕忽,加重小君聽神經退化的速度,更讓她錯失接受人工電子耳啟聰的黃金時間。往後兩年,喪失聽力的小君嘗試過無數的中西醫,甚至連民俗療法都經歷過。當答案都是否定時,小君也逐漸「認命」,將一輩子處於無聲世界中。
就在小君成為大學生的那一年,小君媽媽不死心,找上了蕭安穗,沒想到過了兩年無聲生活的小君,蕭醫師的評估竟然是「非常適合且應該開刀」。原本天大的喜訊,但小君反而非常生氣,斷然拒絕開刀。
小君既氣憤又排斥,她氣憤的是,好不容易接受自己聽不到的事實、已適應如今安靜的生活,為什麼大家要她改變,強迫她做一件她不願意、又不知道會不會成功的事,當時,她告訴蕭安穗,「這十幾年來我聽到的聲音夠多了,所有最愛的人的聲音都已深深記在心裡,對我來說已足夠了。」
這種病人害怕再次受傷的心結,縱使臨床經驗再豐富,蕭安穗也是頭一遭碰上。他不斷的對小君解釋人工電子耳手術的成功性極高,並仔細說明手術過程,但是小君以「已習慣無聲世界」為藉口,強烈逃避。
醫心 讓年輕小女生回心轉意
小君(化名)是台北榮總第五個人工電子耳植入者。從小,小君在爸媽和三個哥哥的呵護下幸福無憂的成長,卻在十一、二歲天真歲月晴天霹靂,聽力退化的夢魘開始悄悄進入了她的生活。
由於小君是高頻聽損的病人,剛好家中男生聲音都屬低頻,且媽媽的聲音也偏於低頻,因此讓她的聽損隱疾一直被掩藏著。即使偶爾會出現一些暈眩、嘔吐等聽神經退化的併發症,也被小君不知從哪來的過人忍功給壓抑過去;就連聽不到電話和門鈴聲,父母親也都當作小君看電視太專心沒注意所致。
一而再的輕忽,加重小君聽神經退化的速度,更讓她錯失接受人工電子耳啟聰的黃金時間。往後兩年,喪失聽力的小君嘗試過無數的中西醫,甚至連民俗療法都經歷過。當答案都是否定時,小君也逐漸「認命」,將一輩子處於無聲世界中。
就在小君成為大學生的那一年,小君媽媽不死心,找上了蕭安穗,沒想到過了兩年無聲生活的小君,蕭醫師的評估竟然是「非常適合且應該開刀」。原本天大的喜訊,但小君反而非常生氣,斷然拒絕開刀。
小君既氣憤又排斥,她氣憤的是,好不容易接受自己聽不到的事實、已適應如今安靜的生活,為什麼大家要她改變,強迫她做一件她不願意、又不知道會不會成功的事,當時,她告訴蕭安穗,「這十幾年來我聽到的聲音夠多了,所有最愛的人的聲音都已深深記在心裡,對我來說已足夠了。」
這種病人害怕再次受傷的心結,縱使臨床經驗再豐富,蕭安穗也是頭一遭碰上。他不斷的對小君解釋人工電子耳手術的成功性極高,並仔細說明手術過程,但是小君以「已習慣無聲世界」為藉口,強烈逃避。
1
2
3
4
單頁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