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期腎臟病變不痛不癢,靠尿液篩檢自保
年輕得尿毒症 害林杰樑大學洗腎
林口長庚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在八月二日突傳昏迷,送醫急救後辭世,得年五十五歲,大眾因而得知他自大學時代,就開始洗腎。外界給林杰樑一個「毒物專家」的稱號,幾乎有重大食品安全事件,都會見到他出面扮演教育者的角色,致力於毒物防治不遺餘力,自身飲食也很清淡、謹慎,讓外界很意外,為何一個重視食品安全和養生的人,卻也會得到尿毒症?也點醒了保護腎臟其實是一個從年輕開始的功課。
病因多元
腎衰竭不是成年人專利
台灣洗腎盛行率及發生率名列前茅,根據中央健保署最新公布二○一二年健保重大傷病證明領證人數,台灣因罹患慢性腎衰竭(尿毒症)必須定期洗腎的患者,已突破七萬人。
新光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江守山說,青少年的腎衰竭主因,與成年人有很大的不同。成年人的腎衰竭,最常見的原因是糖尿病的腎病變,其他還包括有高血壓、血脂異常等三高疾病,以及濫用藥物等等。
但青少年,約有七成以上是腎絲球腎炎。腎絲球與腎小管,可構成腎臟最重要的元件「腎元」,而當腎絲球有發炎的現象時,會導致腎絲球硬化,失去過濾的功能。
至於為什麼會罹患腎絲球腎炎?根據林杰樑醫師所發表的研究,有一部分是與生活環境中的鉛暴露有關。許多自體免疫疾病,如:紅斑性狼瘡,也會引起腎絲球腎炎,另有許多腎絲球腎炎的發生原因不明。
腎臟跟肝臟一樣沒有神經,不會痛、不會癢,若等到腎臟萎縮變小,通常已經來不及了。江守山指出,在他就讀醫學院當總醫師時,有位學弟在打籃球時嘔吐送急診,才因此發現兩顆腎臟已經萎縮,需要定期洗腎。
正常的腎臟大小,約在十公分左右,倘若以腎臟超音波檢查,發現腎臟小於八公分,代表腎臟已喪失其功能。
1
2
3
單頁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