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爸、寶媽都做錯!孩子受挫折時,父母唯一該做的是「支持」

撰文者: 洪仲清2014-04-13

「除了凡事搶著做,太專制的父母也讓孩子沒機會思考、選擇。例如孩子想穿自己喜愛的服裝出門,卻被要求只能穿爸媽搭配好的服飾,常常被拒絕的孩子,想法被壓抑,思考的伸展空間被阻斷,久而久之,也懶得做選擇,乾脆回答『不知道』比較省事。其實孩子很清楚自己的喜好,只是爸媽被訓練到『不知道』。」

我曾經幫助過一個年輕人,最主要的困難就是沒自信。連出門穿什麼鞋子,都要問父母的意見。

倒不見得完全是父母對他的方式,促成了他的依賴,而是這個年輕人本身,對於狀況的理解,常搞不清楚,處在困惑當中。他需要的,是一個人陪著,幫他釐清狀況,然後把選擇權交給他,再讓他做決定。有時間的話,再慢慢地教導他如何分析現況,能看懂多少是多少。

對我來說,幫助一個人產生自信,要從他的興趣下手。尤其,當孩子邁入青春期,已經培養了許多年的依賴習慣,突然要改,沒有較為強烈的情緒轉化為動機,大概有些困難。

年輕人對於電動,以及某個電視節目有興趣。這大概不會是家長那麼欣賞的入手的角度,不過,每個人都有每個人喜歡的事物,實在勉強不來。

因此,我跟他相處的時間,都由他來決定要做什麼,我則想辦法讓這段時間的運作順暢。因為都是他有興趣的事物,可以由他選擇,他私底下本來就花不少時間研究。慢慢地,他的想法與表達越來越清楚,越來越能善用我陪伴他的時間,我跟他常有說不完的話。

甚至,到最後他因為我的誤會,還會對我發脾氣。是這樣的,當一個自信弱的人,或者是自信還沒建設好的時候,企圖要使用比較激烈的方式,表達他的情緒,重點是先幫他把想法釐清,而不是馬上就請他注意他的態度。

何況,一個人適當表達生氣也不是壞事,都不能生氣,其實不人性,在某些情況下也不利生存。釐清想法,再討論如何適當表達生氣也不遲。

我們澄清了誤會,肯定他的表達,一起成功度過關卡,就能強化他的自我主張,以及溝通的意圖。他甚至開始會有比較多要求我,請我配合他的動作,如果這些,能夠逐漸類化到生活層面,那就好了!

只可惜,人與人之間的緣分,是有期限的。我們相處了幾個月,到最後,他在我面前,已經非常有自信。我把這個過程,以及我的想法,告知家長,只期待家長在生活中,能夠持續延伸這樣的模式幫助他。

「放手看著孩子從親密依賴一步一步走向獨立成熟,用自然的挫折訓練孩子獨立,遇到挫折困難時回頭尋求支持鼓勵,擦乾眼淚再繼續往前闖,逐步走出屬於他的成功之路,相信這是每個父母內心最大的喜悅與盼望。」

對孩子好,除了給孩子愛,還要讓自然挫折,把孩子鍛鍊得更堅強。自然挫折很多,像是看到東西就想買,但我們不見得同意,或者孩子事情做不好,正在生氣,我們給孩子時間,沒立即介入,等待孩子真的沒辦法完成,再來尋求協助。

自然挫折,當然要在適量的範圍,過量了,自然會有些傷害性。一般來說,就是孩子想嘗試,又不造成危險,我們就盡可能讓孩子試試看,即使容易失敗也無妨。

別說孩子,我們大人,有空也該多接受些挫折。學習新事物,剛開始難免不太順利,這就是我們的養分,挫折之後的成功經驗,那是讓我們更有動力的成就感。偶爾走出舒適圈,可以帶來不同的生活體驗,大人帶著孩子,一起如此體驗生活,創造美好回憶,又能成長,一舉數得。

作者簡介_洪仲清


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臨床組畢業,領有臨床心理師合格證書。曾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早期療育發展評估鑑定中心擔任臨床心理師近7年。
目前於佳家人際智能開發心理治療所擔任所長,專長在協助自我探索與覺察、情緒管理訓練、親職教養諮商、人際與家庭溝通、正向思考引導、兒童遊戲治療等。(專欄照片攝影:汪忠信)

著作:
2015《找一條回家的路:從跟家庭和解出發,再學會修復自己與關係》遠流出版社
2014《跟自己和好:為情緒解套,了解生存原來可以有很多種方式》遠流出版社
2013《讓孩子有好人緣,人際力養成法》城邦新手父母出版社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相關文章與訪問

延伸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