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也頭大!每天都有新的「研究發現」,藥該怎麼開?
王金福是間知名小吃店的老闆,幾年前因為胃癌動了個大手術,術後一直都在何醫師的門診追蹤。因為化學治療反覆住過幾次院,王家老小和外科的醫護人員都很熟稔,所以經常會帶著自己店裡的滷味、小菜來請大家吃,相當熱絡。
這天回診的時候王金福卻鐵青著一張臉,不發一語。何醫師察覺到不對勁,便問:「怎麼了,有什麼不舒服嗎?」
王金福搖了搖頭,默不作聲。陪他一同進到診間的小兒子用明顯疏離的口吻道:「醫生,我們有事要請教你。」
「請說。」
「我爸爸開刀住院的時候你是不是有建議我們打一種營養劑,說什麼可以幫助身體恢復。」
「嗯,對啊。」
「那時候打的是不是這一種?」小兒子從袋子裡掏出一篇從網路列印下來的報導,斗大標題寫著「最新研究發現補充麩醯胺酸不但無效甚至有害」。其中的「麩醯胺酸」被用紅色簽字筆框了起來。
「是的,那時候就是用這一種。」何醫師點了點頭。
小兒子冷冷地道:「那為什麼你會叫我們用這種沒用的東西。」
「麩醯胺酸(Glutamine)這個東西已經被使用好幾年了,而且國際上很多研究都認為麩醯胺酸對重症、外傷、術後或接受化學治療的患者有幫助。你看到的這則報導是較新的論文,2013年才發表,你父親開刀當時還沒有這樣的說法。再說,因為研究的對象、用法及身體狀況皆不大相同,實在很難一概而論。」何醫師試著將錯綜複雜的道理講清楚說明白,「更何況你父親開完刀後,復原得很好啊。」
「哪有很好?開完刀後他的體力變很差。」小兒子非常不以為然地道:「人家最新的論文都這樣講了,我們在想應該就是這個東西害的吧。」
既然備受懷疑,何醫師只好拿出各式各樣的研究來說明,但是要在短短幾十分鐘裡講解科學實驗的效度、信度與邏輯談何容易。講了好些時候,口乾舌燥的何醫師終於被突兀地打斷,「哼,我就說一定講不過他們,反正他們是醫生,話都隨便他們在扯,算了,自認倒楣啦。」王金福擺了擺手道。
「怎麼可以算了!那時候我們自費花那麼多錢,到頭來反而搞壞了身體。」小兒子毫不客氣地道:「就算不跟他追究,至少當初那筆錢也應該要退回來吧!每次都這樣,現在說有效,可是過沒幾年就又說有害,這樣誰還敢相信醫生啊?」
會出現這樣的質疑在所難免,當自己所信賴的醫學在短短的幾年內改弦易轍時,任誰都很難心平氣和地接受。要讓醫師承認能力的極限並不容易,他們總是希望可以扭轉劣勢;要讓患者接受醫學的極限亦不簡單,因為那兒寄託著最美好的希望。但是,我們仍不得不了解一個事實,就是醫學上的決策鮮少有十拿九穩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