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食慾、咬不動?爸媽老了,飲食照顧4要點,你做對了嗎?
在照顧父母時,通常子女因不了解父母的身體狀況,容易產生誤解,尤其重聽、骨質疏鬆、便祕等疾病,常給長輩帶來不便,子女在照護時也容易疏忽溝通,因此,照顧老人家、長輩時,一定要先清楚他的身體健康狀況,《照顧父母,這樣做才安心》一書即教導讀者要先了解困擾老人家生活不便的疾病,以減少與長輩因誤解而產生的照護障礙。
在飲食問題上,身為子女,你知道有哪些困擾父母的飲食難題?
身體器官用久了,體內抵抗自由基及修補細胞的功能會衰退;另外掌控人體生長的荷爾蒙分泌會降低,提供能量的基礎代謝率下降,都會引起老化現象。因應身體機能的改變,飲食上有必要適度調整。
臺大醫院營養師鄭千惠表示,不變的通則是每天攝取6大營養素及6大類食物,同時多樣性飲食,均衡飲食既能延緩老化,還能降低疾病發生率,彼此相輔相成,要調整的是「營養需要量及飲食習慣」。
臺北醫學大學講座教授謝明哲長期研究不同生命期的營養素,他表示,中老年人的基礎代謝率會比年輕降低10%以上,熱量的需求會減少,想保持體態,要降低熱量的攝取。原來每天吃3碗飯,可減少半碗或1碗,炒菜少用1湯匙油,可減少400大卡攝取量。
若是點自助餐,菜色常讓人垂涎三尺,巴不得每樣都能嚐鮮,但熟齡族一定要謹記:聰明吃才能吃出健康。鄭千惠營養師建議:每餐吃1碗飯,主餐只吃1種肉,雞(鴨、鵝)、豬、牛、魚任選1種,青菜要選2道,1道以深綠色蔬菜為主,1道可選擇混搭蔬菜,這樣的熱量便已足夠。
其次,隨年紀增長,胃酸及消化酵素會降低,鈣、鐵、維生素B12的吸收力減少,所以飯後要多吃含維生素C的水果,像番石榴、柳丁、柑橘、葡萄柚,或服用維生素C補充品,以促進鈣、鐵、維生素B12的吸收。
小撇步!解決4大飲食難題
若生理功能下降造成食慾不振或進食困難,則要改變菜色或料理方法,以補足營養。
1. 食慾不佳
食慾不佳的原因很多,可能是消化不良、情緒低落或是親友過世等造成,謝明哲教授認為要少量多餐,不要拘泥每天吃3餐,可以吃4~5餐。鄭千惠營養師建議改變吃的環境及氣氛,比如說常與家人一起用餐,使用漂亮的餐具,或是播放輕鬆的音樂,促進食慾。
2. 便祕困擾
熟齡者腸道蠕動變差,易有便祕情形,要多攝取富含纖維質的食物且多喝水,建議在白飯中加入糙米、胚芽米等一起食用;以全穀麵包、麵條取代白麵包、麵條;多吃深綠色蔬菜、菇類、瓜類及顏色繽紛的蔬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