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裝水擺車內,高溫曬容易致癌?科學證實:假的!
出門如果沒有自備杯子,瓶裝水應該是想喝水時的唯一選擇了;相信大家也聽過各種有關瓶裝水的都市傳說,如「80% 得癌症原因是因為在車裡喝礦泉水,快轉告家人吧!」這種說法甚囂塵上,有一段時間筆者大概每天都會在FB上面看到它出現一次。
但是,瓶裝水真的有這麼危險嗎?
由上面的都市傳說可知,瓶裝水的危險主要是來自於塑膠瓶的雙酚A(biphenol A,BPA)以及塑化劑等溶出到水裡。但是真的會溶出嗎?如果溶出,濃度是否真的會很高?
最近一個西班牙的研究團隊,檢驗了362個品牌的瓶裝水,其中包含了來自131個礦泉水以及泉水,還有3個經處理的淨水。檢驗的樣品包括新出廠以及出廠一年後的兩個樣品。檢驗的範圍包括五種鄰苯二甲酸酯(phthalate,包括聲名狼籍的DEHP等)、DEHA、烷基酚、以及雙酚A。
檢驗結果發現,只有5.6%的瓶裝水測到塑化劑(DEHP、DEHA)或雙酚A。它們在瓶裝水中的濃度很低,遠低於最大容許量。研究團隊說,以DEHP在瓶裝水中的濃度來算,一個人一天要喝231公升的瓶裝水,當天的DEHP才會到達最大容許量;而雙酚A則要一天喝124公升。除此之外,瓶子的形狀對於瓶裝水中這些物質的含量並沒有影響;不過,如果是含有碳酸的氣泡水,則這些物質的含量會略有影響。
雖然檢驗結果表示瓶裝水是安全可飲用的,大家可能還是會想到都市傳說裡提到的是「放在車裡的水」。對於這部分,西班牙的研究團隊並沒有測試,不過國內曾有媒體進行測試,結果是至少在一週內是安全可飲用的。當然一開封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除非倒在杯子裡,否則接觸到口腔物質,建議還是趕快喝光比較安全。
其實以環保的角度來看,出門還是自備水壺或杯子,不要買瓶裝水比較好。畢竟台灣一年用掉45億支保特瓶,雖然可以回收再製,但是一個保特瓶最後只能回收0.7個,而因為使用100%回收的塑膠產生的保特瓶不會是透明無色的,因此業者還是要加入七成的新料,才能產生接近透明的保特瓶(資料來源:看守台灣);因此,能夠不使用才是最好的。
分享這個研究,只是要告訴大家:瓶裝水的安全性是可以接受的,真的不得已的時候,還是可以喝,也別忘了回收空瓶。當然,能夠自己帶水、不用喝瓶裝水,是最好的!
原刊載於作者部落格Miscellaneous999
參考資料:
- Albert Guart, Francisco Bono-Blay, Antonio Borrell, Silvia Lacorte. 2014. Effect of bottling and storage on the migration of plastic constituents in Spanish bottled waters. Food Chemistry. 156:73-80.
- 2014/8/22. Water quality in glass, plastic bottles: Better than expected in Spanish study. Science 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