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說「在哪裡跌倒,就要在哪裡爬起來」!心理師:更重要的是…
「在哪裡跌倒,就要在哪裡爬起來!」聽說這句話,有不少爸爸喜歡對孩子說。
這句話,我以前也說過,是為了激勵孩子們再試試看。可是,工作久了,慢慢就知道,要先去了解「為什麼跌倒?」,這比急著爬起來更重要。
譬如,是因為不可抗力的原因跌倒,那麼,硬要叫孩子爬起來,激勵就變成了施加過度壓力,勉強要起來,很可能再重重地摔一次。天生的基因設定算是不可抗力的原因之一,像是學習障礙、情緒調控困難、注意力缺失…等,實非孩子「不為」而是「不能」。
還有,通常這句話說出口的時候,家長就會急著看孩子爬起來,求速效。這一「急」,又可能讓孩子站不穩腳步,踉踉蹌蹌。像是,學習事物到一個階段,難免有瓶頸,如果孩子本身的自我要求就很高(雖然不見得在表面上看得出來),只是一時難以突破或遇到困難,家長還不斷加壓,等到壓力爆表,孩子可能直接放棄,或者需要花更多時間,才能讓表現回到正常水準。
深一層來看,家長一直要求孩子要在某個特定的地方爬起來,是因為家長自己曾經在那裡跌倒。把眼睛打開,看清楚是自己想要站起來?還是孩子真的需要站起來?
我個人在藝術方面的表現一直沒有很突出,我只能盡力(特別是在幫孩子做勞作的時候)。但是我很清楚,我也很早就接納,藝術能力不是我的強項。我也許在藝術方面不被肯定,我找到其它我擅長的領域被肯定就可以了!
我在很多地方跌倒過,但我感謝我的父母,讓我自己找到屬於我的空間,讓我慢慢摸索著爬起來。他們有耐心,等個好多年,我終於好像站穩一點點了。
跌倒了,不見得要急著馬上站起來,有時候,要先搞清楚跌倒的原因再說。
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臨床組畢業,領有臨床心理師合格證書。曾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早期療育發展評估鑑定中心擔任臨床心理師近7年。目前於佳家人際智能開發心理治療所擔任所長,專長在協助自我探索與覺察、情緒管理訓練、親職教養諮商、人際與家庭溝通、正向思考引導、兒童遊戲治療等。(專欄照片攝影:汪忠信)
著作:
2015《找一條回家的路:從跟家庭和解出發,再學會修復自己與關係》遠流出版社
2014《跟自己和好:為情緒解套,了解生存原來可以有很多種方式》遠流出版社
2013《讓孩子有好人緣,人際力養成法》城邦新手父母出版社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