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別學!少吃飯、少量多餐…7種阿公阿嬤最愛流傳的「錯誤糖尿病控制法」
公園阿公、阿嬤常會口耳相傳一些抗糖尿病心法,但是醫師多方打聽,發現這些心法有許多都是錯誤觀念;想要控制血糖,只要學會如何控制血糖、找出造成血糖高低變化的原因才是正道。
書田診所新陳代謝科主任洪建德表示,到病房問一問,急慢性併發症或衝急診的,極多數都是被不正確觀念,越搞越糟的受害者。接受自己的遺傳與坦然看清自己飲食習慣,學習控制基本技術與知識,糖尿病患也可以過和一般人一樣的生活。他列舉七種錯誤的觀念,大家千萬不要學:
錯誤一:少吃米飯能降血糖
少吃飯會減少澱粉的攝取,但人類需要的熱量一半需要來自澱粉,以便分解成葡萄糖。人體需要葡萄糖,就像汽車需要汽油,沒有葡萄糖,大腦與神經細胞第一個受制、受損,還有紅白血球功能有降低。倘葡萄糖不足時,人類會饑餓、心慌、失神,甚至於易生侵犯性語言與行為。如果以肉類代替澱粉會發生氮血症,長久損壞腎臟功能,上昇膽固醇,增加尿鈣流失。
錯誤二:少量多餐
正常一餐約需要6小時才能完全消化、完整代謝完畢,如果多餐,等於一波還沒結束,一波又起,容易產生胰島素阻抗、葡萄糖耐量異常與高脂血症。再說多出來的餐大多是不均衡飲食,多油的餅乾或麵包,污染的外食等,吃得並不健康。多餐不容易減少額外的熱量,結果體重與血糖還可能上升。
錯誤三:每天吃紅心芭樂會降血糖
紅心芭樂也有熱量,且多吃傷胃。影響血糖主要是食物中的澱粉,而非單醣或雙醣,芭樂含較多單、雙醣,少含澱粉,且臨床實驗顯示,芭樂各部位並無降血糖效果。
來源:dreamstime
錯誤四:冬粉取代米飯降血糖
冬粉烹煮過程中比米,吸水多,而達到熱量密度低,但消化變快,成為高升糖指數 (GI) 食物,血糖增加的速度反而變快,而且也容易餓。洪建德說米飯仍是長期飽足的、穩定的、低GI的主食,不建議用冬粉取代米飯。
1
2
單頁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