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了,看病只是浪費錢…」爸媽排斥上醫院,怎麼勸都不聽?醫師教你不NG話術
「媽媽越老越愛碎念,動不動就嫌東嫌西」、「爸爸血壓居高不下,要帶他出門看醫生,他一直不肯!」隨著家中長輩年紀漸長,不少子女受限於相處時間不足,導致溝通出現摩擦。若爸媽衰老後衍生生理退化、心理憂鬱等問題,精神科醫師提醒,與憂鬱老人溝通,必須具有耐心、同理心與關心的「3心」特質,再加上一些正向對話技巧,才能打破老人「歹逗陣」迷思,進一步營造和諧互動氣氛。
解析狀況題
讓你更自在與憂鬱長輩應對
雖然臺灣已進入高齡化社會,但銀髮族的心理衛生問題,重要性始終不如三高、癌症等老人常見疾病;衛生福利部八里療養院副院長、臺灣精神醫學會祕書長黃敏偉更指出,老年憂鬱症常與失智症等疾病混淆,不易在第一時間被診斷發現,無形間增加許多家庭與社會負擔。
臺北榮民總醫院老年精神科主治醫師蔡佳芬提醒,老化是一種漸進式失去的過程,不論你我,當身心因老化逐漸喪失自我控制能力,這種感覺任誰都不好受。面對老化帶來的失落,不少個性敏感、自尊心較高的老人家,會出現較多情緒問題。子女應多感受、體諒父母乍聽尖銳、情緒化字眼背後的心情,多點包容與正向回應,才能化解衝突,為父母營造和樂的老年生活。
面對不同的老人憂鬱個案應調整應對方法,以下是常見的衝突情境,請醫師建議如何更輕鬆的與爸媽溝通。
衝突情境1
好說歹說,媽媽就是不願出門
出社會多年,怡秀一直想帶從未出國的媽媽到國外走走,但媽媽髖骨骨折開刀後,雖已康復,但擔心再摔倒骨折,不要說出國了,連到住家附近公園走走,她都不願意。看著媽媽日漸變成白髮蒼蒼的宅女,讓想盡孝心的怡秀傷透腦筋,幾次溝通無效,還爆發了口角爭執。
破解關鍵
面對回應與自己相左的長者,黃敏偉醫師提醒,老人家雖然各方面功能都退化,身為晚輩,最忌諱用命令、激將的口吻「建議」長輩執行你希望的事。蔡佳芬醫師建議,遇到這類僵局,可試著找長輩最信任、疼愛的人,以邀約或自嘲幽默的口吻,站在長輩角度,向其提出建議,且不要因一次拒絕就氣餒。透過一次次邀約,找出長輩不願出門的真正原因;並善用節日,多給幾個外出的理由,都有助引導長輩出門。
NG說法
★命令口吻►反正旅費我出,你給我去玩就對了!
★數落口吻►不想去玩就算了,之後不要怪我沒帶你出國!
OK說法
★自嘲策略►前陣子跟同事聊天,同事講到日本人氣人偶熊本熊,我還以為真有那種熊,鬧了笑話好糗哦!熊本熊是日本福岡的吉祥物,我們沒去過,搭飛機也不會很遠,我們一起去看看?
★信任邀約策略►找孫子、孫女或長輩信任的人,「邀請」長輩一起出去走走。例如:現在日幣貶值,出去玩很划算,少一個人旅行團開不成,你跟我們一起去啦!
★多元選擇策略►出國如果太遠,不然我們在臺灣玩?看是要去高雄吃美食,還是要去花東看自然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