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輕腸胃發炎 混種小麥少吃

撰文者: uho新聞部2017-02-19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長年來,腸漏症起因大抵成謎。可最近10年,研究人員慢慢尋得若干解答。2000年,馬里蘭大學艾里西歐.法沙諾(Alessio Fasano)醫學博士的一項發現,最終可能改變自體免疫醫療的發展軌跡,有朝一日還說不定會贏得諾貝爾獎。他分離出了學者所知唯一直接控制腸壁緊密接合處的生理物質,命名為「解連蛋白」。這等成果,有人比擬為察覺腸漏症「根源」(有時則稱作「確鑿證據」)。

腸道感染會導致過敏、自體免疫、發炎

解連蛋白會傳遞信號,使緊密接合處或開或閉。據學界了解,人體內只有這種物質具備如此功能。透過掌控解連蛋白,科學家幾乎可隨意使緊密接合處開啟或緊閉。目前,我們曉得有2種情況會促使小腸釋出解連蛋白,一是接觸細菌,二是觸及麩質。

長久以來,研究人員便懷疑腸道感染會導致與腸漏有關的過敏、自體免疫、發炎等疾患。法沙諾的團隊發覺,小腸在應對任何感染時會分泌解連蛋白,而這基本上打開了緊密接合處的閘門。換言之,直接觸發腸道通透性的,或許並非細菌本身,而是解連蛋白。

食物、用品、生活壓力會決定身體健康

解連蛋白反應是身體防禦機制不可或缺的一環,能將我們遭遇的壞菌沖出去。然而現代世界大幅增添會觸動解連蛋白的因子,使腸道閘門洞開。過去相當有益人體且為時甚短的免疫系統反應,造成身體慢性發炎,容易受病菌侵擾。

不少與腸漏症相關的自體免疫疾病都含有基因因素。但研究人員判定,身負自體免疫疾病基因的人,僅有不到10%會發病。那麼,為何這類人有的會患病,有的不會?答案一言以蔽之,是環境使然。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每天所做的選擇,諸如食物、用品、生活壓力、服藥,會決定身體是健康還是染病。環境中種種有害的微量接觸可能使小腸釋出解連蛋白。但和基因不同的是,這一切通常是我們可掌控、改變的。

麩質、抗生素用量上升 使解連蛋白被釋出

釋出解連蛋白,最值得留心的2項因子如下:食物供給中的麩質增加。小麥不只混種,還幾乎成了所有加工食品的成分,大大提升了我們對麩質的攝取,使得人體狀態差不多要不停激發解連蛋白釋出。

抗生素用量上升。抗生素等藥品、消毒洗手液、化學清潔劑,及其他殺菌劑越來越多,破壞了我們的微生物多樣性。微生物群系的失衡,引來大量細菌擠進小腸,持續觸發解連蛋白的閘門開啟機制。

減少接觸這些因子 可療癒腸漏

我們知道,腸漏症直接關連到許許多多嚴重的健康疾患,解連蛋白握有腸壁的關鍵,而我們已經曉得有哪些因子會發動解連蛋白機制。因此,若能減少接觸這些因子,並且將細菌老友迎回腸道擔任守軍,我們便可減輕發炎、療癒腸漏,或許還能讓整個國家度過自體免疫危機。(本文摘自/土療,讓你更健康:治好百症根源腸漏症,就能治好皮膚炎、過敏、糖尿病、甚至憂鬱症/三采文化)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