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膝蓋自己救!呂紹睿:必做3招護膝運動

撰文者: 黃曼瑩2017-05-30

膝蓋疼痛令人困擾,尤其年齡在40歲以上的膝痛患者,如果去找醫師診治,X光檢查往往會看到或多或少軟骨破壞的現象,大概都被診斷為「退化」性膝關節炎。但是,關節名醫呂紹睿醫師卻要顛覆這樣的說法,他表示,其實「退化」性膝關節炎,不是退化,而是摩擦。正確來說,是罹患了「內側摩擦現象」引發的「內側摩擦症候群」。透過3招護膝運動,能增加關節的動態穩定性,進而保護軟骨。

「退化」性膝關節炎,不是退化,而是摩擦

軟骨並不容易受傷或「退化」,除非結構受到破壞,包括因為過度激烈運動造成半月軟骨、十字韌帶損傷,甚至是骨折等),一旦膝蓋的穩定度受到影響,軟骨才會受到波及而逐漸損壞,這在醫學上稱為「外傷性骨性關節炎」,約占「退化」性膝關節炎患者的10%;然而,絕大部分的人沒受過傷(占了「退化」性膝關節炎患者的90%),但是,為什麼他們的膝關節還是會「退化」?

大林慈濟醫院關節中心主任呂紹睿醫師在其新書《自己的膝蓋自己救》中表示,根據長期觀察,以及10年來的研究發現,這90%患者的病痛,真正原因並不是「退化」,絕大部分是內側皺襞與關節的摩擦造成的「內側摩擦症候群」。

50多歲以後內側皺襞磨損、發炎 破壞關節軟骨

為什麼內側皺襞與關節的摩擦會引起膝蓋疼痛?因為內側皺襞是在胚胎發育過程中,殘留在膝關節滑膜腔中的皺襞,外型像是衣服的皺褶,正常人膝關節平均每年彎曲多達百萬次,每次膝蓋彎曲、伸直時,內側皺襞與關節股骨內髁會互相摩擦,而產生物理及化學破壞,隨著年齡增長,內側皺襞與股骨內髁摩擦達數千萬次,若是從事必須一再重覆彎曲及伸直膝蓋的活動或工作,摩擦次數就更多了。

因此,原本像新鮮絲瓜一樣柔嫩的內側皺襞,經年累月摩擦後,最後會變成像菜瓜布一樣粗糙。人在年輕時,內側皺襞是平滑且薄的半透明狀;至30、40歲時內側皺襞開始纖維化,漸漸失去彈性而變硬;50多歲以後即出現磨損、發炎,對關節軟骨的破壞逐年增加。

1
2
單頁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