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蛇不只痛還會傳染!醫揭「最強傳染期」3類人最需小心...預防帶狀疱疹「這方法」最有效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皮膚科主任許智恭表示,帶狀疱疹除了急性期劇烈疼痛與皮膚不適外,最令人頭痛的「帶狀疱疹後神經痛」(PHN),可能持續數月甚至數年之久。(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帶狀疱疹俗稱「皮蛇」好發於中高齡族群,隨著台灣高齡人口比例逐年增加,帶狀疱疹相關門診與神經痛後遺症的個案也隨之增多。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皮膚科主任許智恭表示,帶狀疱疹與水痘是由同一種病毒引起,當免疫力下降時便可能誘發,且帶狀疱疹後續神經痛可能持續數年之久,恐將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建議及早接種疫苗及早預防。
帶狀疱疹發病率攀升!神經痛後遺症恐持續數年
帶狀疱疹與水痘皆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VZV)引起,幼年感染水痘後,病毒可能潛伏於神經節中,當免疫力下降時,病毒可能再次活化,引發帶狀疱疹。帶狀疱疹表現通常為皮膚上的紅疹和水泡,並伴隨劇烈疼痛,而這種疼痛可能演變成帶狀疱疹後神經痛(PHN),可能持續數月甚至數年之久。
統計顯示,三分之一的人終其一生會罹患帶狀疱疹。在60歲族群中,每千人約有6~8人發病,到了80歲則上升至每千人8~12人。隨著台灣高齡人口比例逐年增加,帶狀疱疹的就診人數與後遺神經痛案例也隨之上升。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皮膚科主任許智恭表示,高齡者與免疫力較差者是帶狀疱疹的高危險群。除了急性期劇烈疼痛與皮膚不適外,最令人頭痛的「帶狀疱疹後神經痛」(PHN),可能持續數月甚至數年。然而,目前的抗病毒藥物雖可控制急性皮疹發展,但對神經痛的預防效果有限,且現行止痛藥物對緩解效果也不理想。
預防帶狀疱疹上身 接種疫苗最有效
帶狀疱疹具有一定傳染性,病毒可透過飛沫、體液等途徑傳染。許智恭指出,在症狀出現前,也就是發病前2~3天至水泡完全結痂期間,傳染力最強。建議若家中有尚未感染過水痘、未接種過水痘疫苗的嬰兒或孕婦,應特別避免與患者接觸,以防病毒傳播。
「接種疫苗是目前預防帶狀疱疹最有效的方法。」許智恭說明,目前市面上有兩種帶狀皰疹疫苗可供施打,包括活性減毒疫苗與新上市的非活性重組疫苗。
- 活性減毒疫苗:僅需接種一次,價格較低,但不適用於免疫功能低下者,且五年後保護力明顯下降。美國已於2020年停止使用此疫苗。
- 非活性重組次單元疫苗:2021年於台灣核准上市,採用佐劑系統AS01,能誘發強而持久的免疫反應,11年後預防效力仍達87.7%。建議50歲以上成人,以及18歲以上免疫功能低下者接種。
完整接種需兩劑,間隔2~6個月。第一劑建立基礎保護力,第二劑則可進一步強化免疫反應。年輕族群注射後可能出現短暫發燒、肌肉痠痛等反應,反映免疫系統活性旺盛;而年長者通常反應較溫和。
許智恭提醒,隨著年齡增加,罹患帶狀疱疹及產生神經痛的風險也同步上升。因此,即使曾罹患帶狀疱疹者,仍建議日後接種疫苗,以防止再次復發。不過,不需在急性發病時立即接種,建議等病情穩定後再評估施打時機。
資料提供: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責任編輯:林勻熙
核稿編輯:曾耀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