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婆芋、芋頭葉 食藥署教你如何區分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食品藥物管理署日前接獲通報,一位民眾疑似食用「荷葉粉蒸排骨」外層葉,造成喉嚨痛、口腔痛等中毒症狀,食藥署團隊以分子生物檢驗技術進行DNA物種鑑別,這道「荷葉粉蒸排骨」所用的「外層葉」為姑婆芋葉子,民眾因誤食引發中毒。食藥署表示,目前已建立姑婆芋相關分子生物鑑別檢測方法,可在最短時間內鑑定出姑婆芋物種,協助中毒者接受正確、有效的治療。

姑婆芋 vs 芋頭

食藥署指出,「姑婆芋(Alocasia odora)」又稱山芋、觀音蓮、天荷等。姑婆芋植株與芋頭很類似,兩者主要差別在於,芋頭(Colocasia esculenta)葉面具有絨毛,葉柄、葉面相接處呈深紫色,且與葉子的缺口距離較遠。

而姑婆芋表面光滑,水珠無法凝結,葉柄、葉面相接處無紫紅色,且與葉子的缺口距離較近,兩者在野外不容易辨識,姑婆芋植株全株有毒,含草酸鈣、氫氰酸及生物鹼等,民眾誤食便會出現喉嚨痛、口腔麻木等症狀,部分患者則伴隨著流口水、口齒不清、吞嚥困難及腹痛等現象。

民眾誤食姑婆芋 便會產生中毒症狀

食藥署表示,近年曾陸續接獲通報有民眾疑似食用姑婆芋,導致食品中毒,在民國101年曾有民眾至小吃店用餐,食用後出現嘴麻、嘴腫、喉嚨痛等症狀,食材疑混有有毒、不可食用姑婆芋。

103年也有民眾在自家菜園採摘植物、煮成芋頭飯,食用後馬上口腔麻痺、喉嚨痛,經檢驗發現,這些都是姑婆芋,多有毒、不可食用,另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於今年1月也在臉書表示,不慎誤食姑婆芋中毒送醫。

食藥署已於該署網站「防治食品中毒專區」、「闢謠專區」宣導辨認姑婆芋、芋頭方法,民眾若有相關疑惑,可上網查詢。

食藥署再次呼籲,餐廳業者應確認食材正確性、有沒有毒性,避免民眾誤用姑婆芋葉進行烹調,另提醒,民眾千萬不要自行採摘、食用來路不明的植物,以免中毒、造成傷害,民眾食用不明植物後,若出現生理不適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保留吃剩食物,以幫助正確診斷、治療。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332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
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