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以為越貴越有效!台大醫師:預防大腸癌,該做糞便潛血檢查,還是大腸鏡?

良醫讀書會良醫讀書會 撰文者: 邱瀚模 醫師2017-07-05

驗大便,好噁?─有效揪出大腸癌的工具

在各種癌症篩檢當中,就屬大腸直腸癌(以下簡稱大腸癌)篩檢最麻煩,很多人收集完糞便要拿去醫院繳交,檢體放在皮包或公事包裡怕會「漏出來」,而糞便呈陽性後又得去門診安排大腸鏡,等待檢查又要一陣子,做完檢查如果有切息肉,又要回來一趟看病理化驗結果。更且,大腸鏡前的清腸準備又是一件苦差事⋯⋯

做糞便潛血檢查,還是大腸鏡?

在門診很多病人常常問我這句話,「醫師,驗大便準嗎?」尤其在都會區,很多人完全看不上檢驗成本較低的「糞便檢查」,覺得花點錢麻醉做「內視鏡檢查(大腸鏡)」才是王道。這個跟有些病人告訴我,「醫師,有更好的藥告訴我沒關係,我可以自費。」口氣相似。

台灣人常常以核磁共振(一萬元)>電腦斷層(六千元)>超音波(一千元)的類推概念在看事情,其實大家可以對這些不同檢查再多瞭解一些。價格不等同價值或效果,工具和使用目的要契合才會發揮最大的效果。

以台灣目前的健保財政狀況,要對所有50~75歲的民眾全數施行大腸鏡檢查是不可行的(不是只有台灣不行,大部份國家都沒有這種財力)。一定要有一個方式可以先篩選出高危險群,再去接受大腸鏡,才是最符合成本效益的做法。

篩檢的第一關: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

大腸癌從黏膜長出,每天與黏膜摩擦而過的大便,自然容易沾上血而被驗出。當然出血的量太少,被驗出的機會就會比較小,但是現今的糞便潛血檢查所用的是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對癌症的敏感度約80%,也就是100個大腸癌患者中,可以成功揪出其中的80位,對於出血量較少的進行性腺瘤也可以達30~40%,與大家印象中不太準的傳統化學糞便潛血檢查大不同。

而這種檢驗方式與過去舊的化學法糞便潛血檢查不同,它只會偵測到人體的血液反應,因此檢驗前不必做任何飲食控制(例如肉類、豬血鴨血、蘋果菠菜等含鐵質的食物)或藥物控制(鐵劑),非常方便。

不過,雖然糞便潛血檢查對於進行性腺瘤的敏感度僅30~40%,一旦它長大癌化,則可以以80%的敏感度攔截它。第二次篩檢再從前次漏掉的20%中再攔截80%,反覆受檢就好像放了好幾層濾網或篩子,會被漏掉的癌症就剩下很少了。

接受過糞便篩檢卻得到癌症的人,很多都是只參加了一次篩檢就誤以為天下太平,這輩子都不會罹患大腸癌;要不然,就是糞便潛血陽性,卻賴皮沒有去做大腸鏡,任由腫瘤長大癌化或任由早期癌進展至中晚期癌。

糞便潛血檢查陽性,有多少機會是有病灶的?

門診常常有人問我:「醫師,我去驗糞便潛血檢查呈現陽性,衛生所通知我要去做大腸鏡,到底要不要做啊?」我在門診或演講場合,遇到對糞便潛血檢查的各種提問還真不少,而且我發現連很多醫師同仁也有許多疑惑,顯然有必要好好談一番。

糞便潛血檢查的種類

這個問題一直以來是很多人心中的疑惑:「就憑驗那麼一丁點的糞便,真的可以找出大腸癌嗎?」過去國外使用化學法糞便潛血檢查來篩檢大腸癌所使用的試劑叫做guaiac(愈創木脂) test,這個測試方法其實在著名的《福爾摩斯(Sherlock Holmes)》偵探小說「血字的研究(A Study in Scarlet)」那集中就曾出現過,名偵探用這個方法來驗證血漬的存在。過去,西方國家進行的大規模大腸癌篩檢試驗,也是用這種試劑來施行,證實用此種化學法糞便潛血篩檢方式可以降低大腸癌死亡率達15%左右。

至於台灣目前市面上包括醫療院所適用的化學法糞便潛血檢查,多半是toluidine test這種低階化學法糞便潛血檢查,效果甚至還遠不如guaiac test,不僅僅容易受到食物或藥物的干擾,其準確性(敏感度或特異性)都遠低於前者。

現今國民健康署全國篩檢使用的糞便潛血檢查為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它其實是一個相當高檔的試劑,不僅不會受到肉類食物的影響,其敏感度也遠高於上述兩種化學法檢測,對於大腸癌的敏感度可以達80%,對於尚未癌化的大腺瘤性息肉,敏感度也可以達到30 ~40%之譜。我看過一個日本節目,節目中請專家介紹這種免疫法試劑時,曾提到它的敏感度差不多是可以檢出在一個浴缸裝滿水後,滴入的一滴血液這般程度,相當驚人。

1
2
單頁閱讀
良醫讀書會

良醫讀書會

查看全部

合作出版社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延伸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