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歲老人讓座給90歲老人...」我在208公車上,看到了台灣人的老後有多凶險

撰文者: 朱國鳳2017-08-30
「妳不趕快坐下來,我不敢開啦!」

公車司機催著剛上車的阿嬤,趕緊去找位子坐下來,但是不要說博愛座,其他的位子都已坐滿了,阿嬤無助地四處張望。

上週日,我搭上208公車,車上不只座無虛席,連站位都頗為擁擠。

在我搭乘的近20站中,我注意到,每一個停靠站,都有乘客上來,而且都夾雜著一、二位老人,老人們不斷的上車,但是沒有人起身讓座。

沒人讓座的原因,倒不是有身強體健的乘客在裝睡(前行政院長謝長廷說過一句名言:裝睡的人是叫不醒的),而是有座位的乘客,除了孕婦外,真的是一個比一個老。

偏偏車子靠站時,又上來一位老人,拄著拐杖、雙腳顫顫巍巍,司機忍不住又喊:「有座位的請儘量讓位好嗎?」

這時一位白髮老人站了起來,正所謂的「資淺老人讓位給資深老人」,其餘仍舊站著的老人們,只好繼續苦候,一有空位出現,就迫不及待地搶著坐下,我看著這大半車的白髮,想著未來將會越來越老的臺灣。

臺灣現在只是「初老階段」,根據國發會預估,臺灣將於107年邁入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佔比14%),115年成為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佔比20%)。

還沒有真正進入高齡與超高齡的社會,就已經出現「70歲讓座給90歲」的現象,等到老人大軍真正壓境的年代,挑戰只會越來越險峻。

我一直在觀察老後現象,目的是要讓自己想得遠一點,不要等到老後才發現,年輕時對於老後的想像太「料敵從寬」了。

我在媒體任職時,執行過許多與退休金相關的調查,大多數人認為,退休後的生活費二萬元就夠了。

在二萬元的月生活費水準之下,以交通方面的開銷而言,可以選擇的代步工具大概就剩公車了。

由於各縣市都有提供老人乘坐大眾運輸的優惠福利,特別是公共汽車,甚至可以免費搭乘。

以臺北市為例,老人每月搭乘公車全額補助六十段次,逾六十段次補助半價,難怪大多數人在估算月生活費時,會認為「陽春版」的二萬元應該就夠了。

但是208公車的這一幕,提醒老人就算有免費公車可以搭乘,搭乘的過程真是既危險又艱辛。208公車不是特例,有一次公車靠站,一位阿嬤一手拿著拐杖,一手提著一大包菜,一隻腳雖然已經踏上公車階梯,但是另一隻腳怎麼也使不出力氣再往上跨,當時坐在候車亭的我,見狀趕緊跑到阿嬤身後,把她推上公車。

我知道阿嬤上車後,就換司機七上八下了。因為站不穩、沒得坐的老人,如果一個不小心摔倒,司機也會跟著遭殃。難怪很多司機看到步履蹣跚的老人上車,會格外緊張、神經緊繃。

那自備「座位」的輪椅老人搭公車,情況是否會好一些?以下景象我想很多公車族都見過。一台公車靠站,司機小跑步下車,從後車門下方抽出一塊斜板,原來是有輪椅族要上車了。

把輪椅推上公車就定位後,司機再快手快腳地收起板子,小跑步回到駕駛座,因為全車乘客都在等。有一次我聽到某位乘客低聲地說「吼,再有一台輪椅來,我就鐵定遲到了」。

我想大多數人老後都不希望耽誤大家時間,也不想搭上公車時,站不穩、沒得坐、或是只能巴望另一位老人讓位。但是我們在估算老後的交通成本時,似乎並沒有把這些現況考慮進去。

老人家再怎麼深居簡出,也還是需要就醫、購物、或是上銀行辦事等等。如果不要只倚賴公車,老人還有什麼選項呢?

1
2
單頁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