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腫不是胖!9招居家照顧遠離下肢水腫
水腫不是胖,但卻是健康亮起警訊。醫師指出,水腫是症狀,不一定就是腎臟病引起的,而腎臟病也不一定會有水腫,重點是找出並處理引起水腫的原因,而最常見的水腫常發生在下肢腿部,利用居家自我照顧9招,可防範局部性水腫。
奇美醫學中心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施富傑指出,水腫是當調節過程中的環節出了差錯時,身體的水和鹽分會在體內產生不適當的堆積,而導致水腫,可分局部性和全身性,一般常見的局部性原因,如:久坐或久站、懷孕、腿部靜脈回流問題、炎症反應與癌症手術術後,或藥物的副作用等導致。
其他全身性水腫的產生,則可能來自內科疾病,例如:可能是充血性心衰竭症、肝臟疾病或肝硬化、腎臟疾病等病因造成,說明如下:
•充血性心臟衰竭:血液不易回流至心臟,有時可能導致液體積聚在肺部造成肺水腫。
•肝臟疾病如肝硬化:液體可能積聚腹腔,導致腹水或腿部水腫。
•腎臟疾病:腎功能衰退會讓水分和鹽分排泄異常,如腎病症候群會讓血液中白蛋白下降等,都可能是常見原因。
•腿部靜脈回流問題:在單腳水腫中,常見是因靜脈曲張與下肢靜脈栓塞等。
•淋巴系統:淋巴系統被破壞時,如癌症手術。
消除局部水腫 居家照顧9個小錦囊
局部水腫,部分不需治療,可注意以下居家自我照顧方式:
1.在不疼痛的情況下,採取適當的局部運動,有助多餘的液體回流。
2.每天定時抬高患肢促進血液回流,可在睡覺時升高受影響的水腫部位。
3.在舒適的姿勢下,以適當力道按摩局部,促進液體回流。
4.可在專科醫生的建議下,穿壓力襪、袖子或手套。
5.要適當的保護,保持水腫部位的清潔與保濕度。
6.採清淡飲食,不吃醃製類食品或罐頭,減少鹽分攝取量,以免增加液體滯留,導致水腫惡化。每日的鹽量應低於5公克(約一小匙)。
7.注意進出水份,記錄每日小便次數與攝取的水量。
8.定期磅秤測量體重的變化。
9.記錄水腫範圍大小。
【貼心小提醒】:
全身性水腫的治療,以處理原本發生的疾病為首要。要有效減少水腫,應先配合專科醫生確診後,選擇適合的方法,循序漸進治療,切不可聽信偏方延誤正確的就醫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