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爸媽看過來!超神奇~資深專業護理師傳授:3秒鐘讓寶寶不哭的抱法

良醫讀書會良醫讀書會 撰文者: 辻直美2018-10-09
最能讓寶寶感覺舒服的WM型姿勢

抱著寶寶、照顧寶寶的時候,請記得時常留意是否讓寶寶處於一個舒服、安全的姿勢。讓寶寶雙腳打開、呈現M字型開展,而背部的形狀要像在寫日文平假名的「も」,就是掌握這個姿勢的重點。

讓寶寶可以自然地舒展開來的姿勢,就是雙手呈現W字型、胯下和雙腳呈現M字型的WM型姿勢。尤其雙腳的「M字型開展」是相當重要的原則,勉強去拉扯或夾緊寶寶的雙腳等動作,都是讓髖關節脫臼的主要原因。特別在出生後一年之內的這段期間,記得要讓寶寶保持在不會讓髖關節產生負擔的M字型開展姿勢。

讓寶寶的雙腳呈現「M字型開展」

寶寶的姿勢,會隨著成長的過程而逐漸變化。在媽媽肚子裡的胎兒,背部會蜷曲成C字型曲線;生下來之後寶寶的脊椎骨,就像是在寫平假名的「も」字一樣的形狀;從開始學步起到進入學齡期的這段期間,背脊骨則會漸漸地長成跟大人一樣的S型曲線。

至於腳的形狀也會改變,嬰兒時期,寶寶的腳是O字型,到了幼兒時期,會變成X字型,進到學齡期就會變為筆直的形狀了。

就如同上述提到的,孩子的成長過程具有階段性,因此,寶寶的脊椎骨並不是突然之間就變為S字型、而雙腳一開始也不是筆直的。一旦在成長過程用了不對的姿勢,就會導致骨盆周圍或脊椎骨扭曲變形。

對寶寶來說,最安全且舒適的姿勢就是「WM」型姿勢了。以這個姿勢作為基準,不管是對於抱寶寶、哺乳或是換尿布等照顧寶寶的工作來說都非常重要。特別要留心雙腳必須呈現M字型開展的這個重點,因為寶寶的腳只要呈現筆直的狀態,就會容易造成髖關節脫臼的問題,一定要特別注意。

使用錯誤的姿勢來抱寶寶或進行各種照護行為都是危險的,寶寶會因為髖關節快要脫臼的不協調感而覺得不安,而因此開始哭泣或出現身體往後仰的動作。嬰幼兒時期,是寶寶骨骼、肌肉、大腦的各項機能都在迅速發展的重要時期,使用「安定抱法」的話,會讓寶寶的脊椎骨呈現圓弧狀並讓雙腳保持M字型開展,就不會阻礙寶寶的成長了。

什麼是髖關節脫臼?
指大腿根部所在的髖關節分離的疾病,多半是因為嬰幼兒時期的姿勢不良所引發的。

當心寶寶的「髖關節脫臼」問題

髖關節的骨頭移位,這樣的狀態就稱做是「髖關節脫臼」;而骨頭偏離原位、不穩定固著於該有位置的狀態稱為「髖關節半脫臼」;髖關節發育狀況不好(髖臼骨未完全形成)則稱為「髖關節髖臼骨發育不良」。

雖然髖關節脫臼有先天和後天的分別,但幾乎都是後天造成的為主。因為跟歐美人比起來,我們亞洲人包覆著髖關節的髖臼骨本來就比較淺,所以更容易發生髖關節脫臼的問題。而且起因多半都是在嬰幼兒時期就埋下的種子,而造成日後出現脫臼的病症。此外,比起男孩,此種病症更好發於女孩身上。爸爸媽媽若看到寶寶出現以下的症狀,就要懷疑有可能是髖關節脫臼了:

●兩邊的膝蓋高度不一樣(脫臼的那隻腳的膝蓋高度會比較低)。
●雙腿的長度不一樣(脫臼的那隻腳會比較短)。
●雙腿張開困難,或者是張開雙腿的時候會出現「喀」的聲響。
●兩側大腿的內側皮膚皺褶不對稱。
●寶寶起步走路較晚,或是會拖著腳走路。

由於這類問題不會有疼痛感,因為沒有留意而造成嚴重問題的案例並不少。 而這類情況發生時會出現下列的症狀:

●髖關節活動困難
●髖關節有疼痛問題
●行走困難
●無法蹲下
●雙腿長度不一
●腰痛或是椎間盤突出
●坐骨神經痛
●髖關節變形

要解決髖關節脫臼問題,能夠在嬰幼兒健檢的時候早期發現是最好的。只要感覺寶寶「可能」有這樣的問題,就要儘早去小兒科或整形外科就診。

書籍簡介

3秒鐘讓寶寶不哭的抱法
どんなに泣いている子でも 3秒で泣き止め 3分で寝る まぁるい抱っこ
作者: 辻直美
譯者: 張沛榛
出版社:出色文化
出版日期:2018/09/10
語言:繁體中文

辻直美

護理師。育母道代表。於吹田市民醫院(整形外科、內科、婦產科、急診)任職後,受聘於大阪府的兩年間,在上海從事醫療活動。回國後,任職於在聖路加國際醫院急救中心,當時也剛好參與了地下鐵沙林事件的急救工作。而在這之後,並擔任國際急救災害援救護士,參與了東日本大地震、御嶽山火山災害、廣島土石流災害、熊本地震等等受災地的救援活動,負責關懷受災者的心靈。

從事護理師工作的同時,也因為自身的育兒經驗以及照護同住的公婆等契機,開始使用揹巾並將其商品化。如今不管是抱寶寶的方法、或是如何作為理想的父母、災害時的應對方式等方面都為其專業,目前在全國各地舉辦各種和育兒相關的演講及講座。

官方部落格ameblo.jp/slinglife-love-nao/

良醫讀書會

良醫讀書會

查看全部

合作出版社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