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愛吃鍋!豆漿、牛奶鍋煮海鮮會中毒,害痛風、腹瀉?

撰文者: 洪毓琪2018-11-30

不論天氣是冷是熱,都無法阻止台灣人對火鍋的熱愛!而正因為國人愛吃鍋,店家也開發出多種湯底可供選擇,除了常見的昆布、麻辣口味外,近年來豆漿鍋、牛奶鍋等鍋底也蔚為風行。但近來網路卻盛傳:「豆漿、牛奶鍋煮海鮮恐害中毒、腹瀉,加重痛風症狀」的說法,引起不少網友熱議。真有這一回事嗎?專家又是怎麼看呢?

蛋白質攝取過量易釀腹瀉、消化不良~三餐這樣分配不NG

針對此一謠傳,中山醫學大學營養學系王進崑教授表示,從營養學角度來看,可以從兩個面向來討論。第一,就是這樣的食材組合方式,真的會造成中毒,使人腹瀉不止嗎?對此王進崑教授解釋,除了撇除海鮮等食材是否新鮮、衛生、料理方式確不確實外,之所以有些人發現,自己在吃完上述鍋底、食材後,出現腹瀉、腹痛、脹氣等消化不良的症狀,主要原因多是因為短時間內蛋白質攝取過量導致。

其實多數海鮮食材本身的普林含量就偏高。因此,不論是單純的海鮮昆布鍋,抑或是加入牛奶、豆漿來熬煮海鮮的湯底,正值急性痛風發作期間的朋友都不建議食用,才不會導致症狀惡化。
其實多數海鮮食材本身的普林含量就偏高。因此,不論是單純的海鮮昆布鍋,抑或是加入牛奶、豆漿來熬煮海鮮的湯底,正值急性痛風發作期間的朋友都不建議食用,才不會導致症狀惡化。

以健康正常成年人(無腎功能不全、需採取低蛋白飲食者)來說,每日每公斤體重建議補充1公克的蛋白質。換言之,如果是1名60公斤的成人,每天的蛋白質建議攝取量就是60公克。但要提醒的是,這60公克蛋白質的正確吃法,可不能以一餐一口氣補足的方式來獲取,而應依循建議在每日三餐中平均分配才是。

至於為什麼每日的蛋白質攝取量要平均分配呢?王進崑教授解釋,這是因為人體腎臟每次吸收、利用蛋白質的分量相當有限。若民眾一餐蛋白質攝取過量(25~30公克),恐超過腎臟吸收範圍,只會讓吃下肚的蛋白質被白白浪費掉;甚至可能導致腸胃消化不及,造成脹氣與腹瀉等諸多不適產生,所以仍應適量分配為佳。

豆漿、牛奶鍋加海鮮會加劇痛風?單純海鮮也要注意,這些人少碰

其二,豆漿、牛奶鍋煮海鮮到底會不會加劇痛風發生呢?王進崑教授表示,其實多數海鮮食材本身的普林含量就偏高。因此,不論是單純的海鮮昆布鍋,或是加入牛奶、豆漿來熬煮海鮮的湯底,正值急性痛風發作期間的朋友都不建議食用,才不會導致症狀惡化。

除了痛風患者要忌口外,王進崑教授也提醒,對於有慢性腎臟病、急性腎病,以及已有洗腎需求的民眾,也不建議飲用這類鍋底的高湯。或是以此烹煮、汆燙食物,以免攝取過量蛋白質,而造成腎臟負擔。

吃牛奶鍋、豆漿鍋能補鈣?專家:小心反增身體負擔

除了針對外界的謠傳加以解答外,王進崑教授也提到,提到牛奶鍋、豆漿鍋,應該也有不少人會想問:「既然牛奶、豆漿含鈣量都不差,那我多喝這些火鍋湯底,是不是也能間接幫助補鈣呢?」

王進崑教授強調,這樣的方式完全沒有必要!這類湯底除了往往都會額外添加其他調味料來增加風味外,再加入各式加工食材(貢丸、餃類等火鍋料)、肉類、海鮮烹煮後,往往鈉含量、油脂及亞硝酸含量也偏高,喝多不僅對身體無益,更可能造成人體健康負擔。建議想要充分補鈣,還是應直接選擇飲用牛奶、豆漿,或是食用小魚乾、深綠色蔬菜等方式較實際。

【專家小叮嚀】:

最後王進崑教授也叮嚀,冬天天氣寒冷,來份熱騰騰鍋雖然順口,可是一不小心就可能吃過量。建議民眾想要健康吃鍋、無負擔,不妨養成少沾醬、多蔬菜、菌菇類(黑木耳、金針菇、香菇)的習慣,或邀請三五好友共享,就是聰明、健康吃鍋又不傷身的好選擇。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