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又何必強顏歡笑?楊紹民心靈自然診所教你「直球對決職場倦怠的另類思維」
楊紹民擔任多年的身心科主治醫師,近十年來致力於「全相醫學」,發現現代環境的空氣汙染、環境毒素、食安問題、社會變動與競爭加劇,讓「職場倦怠」正以更隱微卻深遠的方式在破壞大眾的健康、影響團隊競爭力,甚至社會的安寧與進步。
早上鬧鐘響了,卻不想離開棉被;夜半全世界都睡了,只剩下你還亮著手機,想多保留一點時間給自己。只是有一點沒方向,只是有一些若有似無的悲傷,這樣提不起勁的你,真的還好嗎?過去職場倦怠常被當作一種心理現象,直到1976年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克里斯蒂娜.馬斯勒(Christina Maslach)定義「職業倦怠」是在以人為服務對象的職業領域中,個體面臨情感耗竭、去人性化和個人成就感低落,並設計「馬氏職業倦怠量表」(MBI)當作評估「職場倦怠」的標準化工具。楊紹民心靈自然診所站在全相醫學的角度,提出面對職場倦怠的另類思維與方式,試圖重新喚起大眾的注意力,關注這個可能導致嚴重身心疾病的亞健康議題。
楊紹民發現「職場倦怠」除了典型的成因外,也包含來自於人體「抗壓資源」耗盡的結果。並歸結爲三大類因素:一是職場高張力、高競爭,長期下來職場人員會出現自律神經失調,或是腎上腺疲勞的問題;二是某些過度負責、對自我或團隊的工作要求比實際高太多的職場人員,也會引起自律神經失調或腎上腺疲勞;另外,包括職場人際界限不清、權責不清、重工或多頭馬車,導致人員無所適從,也都可能造成員工陷入職場倦怠。他認為更早覺察並預防這個問題,是所有人的共同責任,此外也提出「自我療癒三部曲」積極解決。
首部曲:自我覺察
楊紹民建議每個人要學會「自我覺察」:傾聽自己內心是否出現常出現「好累」、「我沒電了」的心聲,面對工作是否越來越難專注、沉重、麻木、無助感倍增,常有「不如歸去」、「想躺平」,不知如何面對的感覺,或是找理由逃避、無故請假,要花更多時間解決問題,備感孤單、格格不入,迴避與同事的交流互動,甚至睡眠品質失守,包括入睡困難、多夢、早醒、睡醒還是很累等困擾?如有上述症狀,就要有「職場倦怠」的危機意識,因為不認為有問題,我們就不會去面對解決問題,常常延誤治療而引發意外、疾病,甚至猝死的風險!
二部曲:尋求情感支持
情感支持可以概括分為兩大類管道,第一類管道,是在職場上找尋成熟、可信任、可真心溝通的同事或上司的協助。一方面得到同儕情感上的支持,可以增加大腦幸福荷爾蒙的分泌,增加我們身心的抗壓能量;同時我們也有機會從不同角度、得到清晰、有智慧、具建設性的建議來面對問題。
第二類管道是萬一您在職場上沒辦法找到上述對象時,可以先嘗試使用社區免費的心理諮商服務,包括24小時生命線1955、張老師1980(非24小時)、24小時免付費安心專線1925、男性關懷專線0800013999、勞動部(針對勞工)0800068580等資源。針對15歲到45歲年輕族群與青壯世代,可以在配合的心理諮商服務機構得到三次免費的心理諮商服務(有可能收取掛號費,請事先確認)。另外,全台每個縣市衛生局都設有「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可以用免費或是相對低價的方式尋求一般性的心理諮商服務,找出解決問題的方向。
楊紹民提倡「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人不轉,我轉」的哲學,主張能夠「自我成長」,才能夠成為自己生命的主人!至於有「救世主情結」(又稱彌賽亞情結,意指渴望透過拯救他人而找到滿足感及意義)的人,楊紹民提醒先關注自己是否已經泥菩薩過江,「我們真的不是神,一定有能力邊界和不完美之處。我們應該把自己的身心健康先顧好,再盡可能地幫助世界。」
三部曲:自我探索與療癒
如果職場倦怠現象依然遲遲不見改善,可以考慮尋求主流醫學的身心科、心理諮商所等專業服務,提供自我了解與解方的參考;如果身心狀況已經嚴重失控,適度透過身心藥物阻止狀況快速惡化,也是必須慎重考慮的選擇。然而對於對藥物副作用太敏感,或是覺得傳統心理諮商幫助有限的人,不妨找尋既有主流醫學背景,又有「全相醫學」的專業團隊提供評估與解決的策略。楊紹民表示,身體與神經細胞在面對長期、重大或難解的壓力時,會產生「慢性發炎反應」,對我們的心血管、腦細胞與自律神經都會有一定程度的傷害。
楊紹民的全相醫學方針是客製化,先充分理解個案的身心狀態,並透過不同的儀器與檢驗蒐集「自律神經」、「壓力損傷」,以及「潛意識反應」的資訊。配合醫師的專業,解讀個案的生活形態、心理狀態、人格特質,以及生活中負面經驗對身體的干擾程度。醫師會提供病患自我療癒的方法,可以協助啟動身體的自癒能力。好好配合落實的客人,通常症狀可以改善一半以上。但如果是中重度的身心失調,就需要配合診所的治療,例如重覆式經顱磁刺激治療(rTMS)可以有效改變大腦頻率、提升腦波的神經傳導功能,達到穩定情緒、提高專注力與學習力等效果;另外也有高劑量抗氧化點滴、靜脈雷射,能夠有效改善血液循環並降低身體發炎反應,也有助於大腦與心理功能的修復。獨特的「意識清理」則結合深度心理治療專業與身心靈療癒的經驗,配合呼吸、冥想、深度放鬆與覺察,幫助病患找出困擾真正的根源,再進行釋放、清理、淨化與提升,看見問題的本來樣貌及如何穿透生命課題。
有長年受頭痛、失眠所苦,四處求醫無效的台商徐先生被女兒拖來問診。起初見多識廣的商人嗤之以鼻,並朗聲表達不相信楊紹民的療法。在接受儀器檢測後,楊紹民精準地評估出他的壓力來源、應對模式的瓶頸,以及生活會出現的症狀與困擾,讓商人嘖嘖稱奇。他事業上非常成功,習慣用陽性(積極)的方式解決問題,但不熟悉陰性(放鬆、接納、順勢而為)的問題策略與方法,身心累積的疲勞已經讓他萌生退意。在執行密集的治療,以及配合楊院長的建議後,不只徹底解決他的失眠問題,也讓他從不同角度重新開啟工作樂趣。
另一個案例是自我要求高、職場表現卓越的粉領族蔣小姐,她有重度憂鬱、失眠、體重變輕、長痘痘,及上班前莫名的心悸不適等問題。楊紹民先從色彩心理學分析她的身心反應與抗壓模式,讓她明白這些症狀的由來。透過口服營養劑與高劑量的抗氧化點滴,快速改善身體修復機能。同時透過一對一的「意識清理」幫助她用更客觀與全觀的角度辨識壓力源,覺察、修正無效的抗壓策略,學習如何深度舒壓與療癒,並傳授另類的職場互動技巧。蔣小姐在男尊女卑的傳統家庭成長,入社會後總是想比他人表現得更好,讓別人更認同和肯定她,導致長期疲於奔命跟後期的心力交瘁。當她透過意識清理看見那個很努力、卻又很憔悴的內在小孩,忍不住泣不成聲,也開始學會疼惜和肯定自己,回到職場後她一樣可以全力以赴,但不再帶著潛在「是不是做得還不夠」的擔憂,或是包裝成「好還要更好」的過度自我驅策,不只解除上班前的不適症狀,更找到享受工作也享受生活的平衡點!
楊紹民提醒,在多元與高競爭的現代社會,處理事情要保留應變的三分力氣。即使是受聘的上班族,也建議要找到如何在職場上發揮自己特色,有助於工作與團隊,又可以讓自己樂在其中的方法。如能讓自己保持世衛組織建議的健康四領域 BPSS(生理Bio、心理Psycho、社會Socio、精神Spiritual)都運作良好,能應變壓力,也可享受生活的健全安適(well-being)狀態,未來也會有機會吸引到條件更好的工作喔!
楊醫師健康學堂EP1:https://bwhealth1.psee.ly/6be5n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