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疹原因有哪些?會自己好嗎?圖解濕疹7症狀、中醫4招有效止癢

台灣中醫皮膚科醫學會監事、建功馬光中醫診所院長廖述賢說明,濕疹之所以會出現、甚至反覆發作,和患者的先天體質、後天環境都有密切關係。

良醫劃重點良醫劃重點 撰文者: 曾耀儀2025-06-23

濕疹原因有哪些?先天、後天6大成因解析
濕疹會長在哪裡?部位不同,病名也不同!
濕疹症狀有哪些?急性、慢性期症狀圖片一次看
濕疹中醫、西醫治療差別在哪?優缺點、副作用一表看
濕疹飲食不能吃什麼?中醫點名5類發物不要吃
濕疹飲食可以吃什麼?「三豆湯」清熱又養膚
濕疹如何止癢、預防復發?正確擦乳液、洗澡是關鍵
濕疹常見問題QA

{DS}

夏季濕熱難耐,讓許多人的皮膚也跟著「鬧脾氣」—皮膚紅、腫、癢,時還滲出組織液、引發疼痛。濕疹(eczema)並非單一疾病,而是許多皮膚炎的統稱,包括異位性皮膚炎、汗皰疹、脂漏性皮膚炎等,臨床表現多樣。濕疹原因有哪些?會自己好嗎?各期症狀是什麼?濕疹中醫、西醫如何治療?以下完整介紹。

濕疹原因有哪些?先天、後天6大成因解析

台灣中醫皮膚科醫學會監事、建功馬光中醫診所院長廖述賢說明,中醫認為,濕疹之所以會出現、甚至反覆發作,和患者的先天體質、後天環境都有密切關係。以下逐一說明濕疹形成原因:

濕疹先天因素

若本身屬於「稟賦不足」體質,也就是天生皮膚修復機能較差,如父母患有過敏三聯症,即過敏性鼻炎、氣喘、異位性皮膚炎中的其中一種,兒女就容易遺傳到這種體質。當這類患者接觸到風、寒、暑、濕、燥、火等「六邪」外在刺激時,容易導致濕熱內生、毒素累積於肌膚,進而出現乾癢、脫皮、增厚、龜裂、滲液等濕疹症狀。

濕疹後天因素

如氣候變化、生活壓力、錯誤飲食以及睡眠問題也常為濕疹的誘發關鍵。

  • 濕熱氣候:尤其台灣夏季高溫濕熱,若長時間久坐或處於高溫環境,體內濕氣不易排出,特定部位更易發炎搔癢。例如陰囊濕疹即與「肝經濕熱」有關,由於肝經循行環繞生殖器,若再受到機車座墊熱氣、穿著不透氣等刺激,就可能誘發局部濕疹不適。
  • 工作壓力:特別是女性,在更年期常面臨家庭與工作的雙重壓力,也容易導致陰道搔癢、乾澀等濕疹表現症狀。飲食與作息同樣會影響濕疹的發作與嚴重程度。
  • 錯誤飲食:經常攝取冰品、甜食、乳製品或精緻糖類等濕黏、生冷食物,不僅容易誘發過敏,也會加重體內濕氣與發炎反應,使濕疹反覆不癒。
  • 睡眠不足:睡眠不足則會降低皮膚修復力,現代人因壓力大而常失眠、熬夜,易導致虛火內生,濕疹加劇,形成「越癢越睡不好、越睡不好越嚴重」的惡性循環。
  • 年齡增長:隨年齡增長,體內血液材質差、不足,或是體內膠原蛋白不夠,就容易血虛生風,這裡也癢、那裡也癢,平常皮膚都好好的,就是不時抓癢。

濕疹會長在哪裡?部位不同,病名也不同!

濕疹(中醫稱濕瘡)可能長在全身各處,如四肢、肘窩、膕窩,甚至乳頭、陰囊等。依據發生部位,中醫也有不同的疾病名稱:

  • 發生在四肢彎曲處如肘窩、膕窩,則稱為四彎風。即西醫的異位性皮膚炎
  • 出現在乳頭則稱為乳瘡或乳頭風。即西醫的乳房濕疹。
  • 發於陰囊稱為腎囊風或繡球風。即西醫的陰囊濕疹。
  • 嬰幼兒常見的濕疹則被稱為奶癬。即西醫的脂漏性皮膚炎

濕疹症狀有哪些?急性、慢性期症狀圖片一次看

台灣中醫皮膚科醫學會監事、建功馬光中醫診所院長廖述賢說明,濕疹症狀多樣,包含:紅腫、灼熱、水泡、滲液、搔癢、脫皮、皮膚增厚。又依據病程發展可分為三期:急性期、亞急性期與慢性期,期別不同,濕疹表現症狀也不盡相同。

  • 急性期濕疹症狀:紅腫、灼熱,甚至有水泡破掉、滲出組織液,屬於「熱盛於濕」;紅疹抓後滲液較多,有搔癢,則為「濕盛於熱」;

    ▲急性濕疹照片。圖為蚊蟲咬傷。(圖/廖述賢醫師提供。)


    ▲急性濕疹照片。圖為夏季好發的汗皰疹。(圖/廖述賢醫師提供。)


  • 亞急性期濕疹症狀:傷口開始收口、脫皮,但仍伴隨搔癢;
  • 慢性期濕疹症狀:因濕久化燥,導致皮膚乾燥、增厚。

    ▲癢疹照片。異位性皮膚炎太久,進入慢性期。(圖/廖述賢醫師提供。)

濕疹中醫、西醫治療差別在哪?優缺點、副作用一表看

有些民眾在西醫治療後,不是頻繁復發,就是受到藥物副作用所苦,皮膚屏障受到損傷,因此轉而求助中醫。究竟中醫、西醫治療濕疹的方法差在哪裡?以下說明兩者差異。

中醫治療濕疹的方法

中醫治療濕疹,會依據發作部位與個人體質進行辨證論治,從而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式。

急性期和亞急性期濕疹抓後滲液較多,但搔癢情形較少,摸下去沒有那麼燙、紅,且伴隨患肢浮腫、大便不成形等症狀,屬於「濕盛於熱」,臨床治療宜健脾利濕,可用參苓白朮散與三妙散。若熱盛於濕,則患部紅腫又灼熱,由於「諸痛癢瘡,皆屬於心」,治療上宜去熱、清心火,常用龍膽瀉肝湯加上以清心火為主的三心方(蓮子心、連翹心、生梔子);而慢性期濕疹則用除濕胃苓湯,來治療皮膚乾裂、增厚的問題。

西醫治療濕疹的方法

西醫治療濕疹會依據病程分期,給予不同藥物對症治療:

  • 急性期濕疹:皮膚出現明顯紅腫、搔癢、水泡等,治療上以類固醇藥膏或抗生素預防發炎。
  • 亞急性期濕疹:皮膚轉為粉紅色至淺紅,水泡減少但可能出現脫屑,尚未出現皮膚增厚,此時可使用抗組織胺藥物止癢,減少抓癢導致的惡化。
  • 慢性期濕疹:皮膚顏色變暗沉、出現粗糙與增厚感(苔蘚化),常見大量脫屑,此時仍需使用類固醇控制慢性發炎與皮膚變化。

針對過敏體質者,透過一些生活療法,包括處理過敏源、飲食控制、生活調整(抗壓、規律作息)、抗組織胺持續服用穩定症狀。

中西醫合療好處更多

相較之下,西醫治療濕疹多以類固醇、抗組織胺或免疫抑制劑等藥物快速止癢消炎,雖見效快,卻常停藥即復發。中醫則從「本虛標實」的病機出發,調理脾肺、清熱袪濕、滋陰潤燥,著重改善體質、提升免疫力。

若能中西醫結合,止癢消炎與體質調養雙管齊下,不僅能有效控制濕疹,也有助減少復發、提升生活品質。至於是否能根治,仍取決於患者是否能配合調整體質與生活習慣,如規律作息、飲食忌口、遠離過敏原與紓壓等。從中醫觀點來看,唯有體質改善、陰陽平衡,才能真正治本,避免反覆發作。

項目
中醫
西醫
治療思維
辨證論治,強調「標本兼治」
症狀治療為主,急性症狀控制迅速
治療方式
中藥內服、加上針灸、生活調養
類固醇藥膏、抗組織胺、免疫抑制劑
體質調整
針對肺熱,脾虛、肝經濕熱、血虛等進行體質調養
體質調理不是治療主軸,較少處理復發機制
副作用較少,需長期配合生活管理部分藥物有依賴性(如抗組織胺)、副作用需控制

濕疹飲食不能吃什麼?中醫點名5類發物不要吃

臨床上常見許多濕疹病況反覆惡化,往往與吃進「發物」有關。例如:

  • 冰品
  • 精緻糖(如糖果、餅乾)
  • 麩質食物(如基因改造的大麥、小麥製成的麵粉製品)
  • 帶殼海鮮(如蝦、蟹、蛤蜊)
  • 花生

皆屬於容易加重濕熱的飲食地雷。

若不確定哪些食品含麩質,可以簡單做個小測試:將麵包或肉包的皮壓一壓,如果變得黏黏糊糊,代表可能含有麩質與化合性發粉,這類黏膩重濁的食物對濕疹患者極為不利。因此,建議在中藥調理初期(前兩週)徹底避開這些食物,給身體一個「清零」的機會;待第三週進入修復期後,每週偶爾攝取一至兩次,則較為無妨。

濕疹飲食可以吃什麼?「三豆湯」清熱又養膚

若想解渴又兼顧皮膚保養,建功馬光中醫診所院長廖述賢建議用「三豆湯」代替市售手搖飲。

三豆湯食譜

  • 材料:可選擇黑豆、綠豆、紅豆、黃豆任三種
  • 作法:各等量搭配三倍水,大火煮滾後轉小火,煮至豆皮裂開即可。
  • 喝法:每日飲用一次、每次一碗,三天為一療程。
  • 功效:不僅具清熱解毒功效,也能作為日常調理膚質的簡單保健飲品。

濕疹如何止癢、預防復發?正確擦乳液、洗澡是關鍵

濕疹預防方法1:不摳抓

濕疹最忌諱的,就是「抓」!指甲帶來的機械性傷害會讓皮膚越抓越破,形成傷口甚至感染。

濕疹預防方法2:正確擦乳液

若真的癢到受不了,建議隨身攜帶乳液,使用無名指輕點乳液後輕柔塗抹於癢處,可有效舒緩搔癢感。

濕疹預防方法3:洗溫水澡

洗澡方式也大有學問。許多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習慣用熱水洗澡,但熱水會破壞皮膚表層的保護膜,導致水分流失,使搔癢惡化。建議使用溫水洗澡,水溫以手背觸感略溫即可。

濕疹預防方法4:洗完澡沖涼水

洗完澡後不妨嘗試「沖涼12秒法」:用略涼於體溫的水快速沖身約12秒,有助鎮定皮膚、降低溫差刺激。特別提醒,夏天室內外溫差若超過7度,容易導致皮膚敏感反應,甚至讓濕疹惡化。

濕疹常見問題QA

Q1:濕疹會傳染嗎?

A:濕疹不會傳染。濕疹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皮膚炎,屬於免疫系統過敏的反應疾病,同時不具備任何傳染性。

Q2:濕疹會自己好嗎?

A:濕疹通常不會自然痊癒。濕疹是一種慢性皮膚疾病,症狀有可能在某些時期減輕,但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刺激而再次發作。

Q3:濕疹是因為身體太濕嗎?

A:是。建功馬光中醫診所院長廖述賢說明,身上出現濕疹,代表體內一定有濕氣;除此之外,也可以觀察排便是否黏膩、容易黏在馬桶上。或是感到頭重腳輕、四肢無力,這些也是體內濕氣重的表現。

Q4:濕疹為什麼一直反覆發作?

A:臨床上常見許多濕疹病況反覆惡化,往往與吃進「發物」有關。日常飲食應避免冰品、手搖飲、糖果、餅乾、麩質食物、化合性發粉與花生,避免加重濕熱體質。

Q5:濕疹如何改善體質?

A:建議可尋求中醫治療。廖述賢說明,中醫強調從體質調理、內外兼顧著手,有助於改善濕疹、穩定膚況,甚至達到根治的目標。除了服藥調養體質,患者生活方式的改變也尤為重要,例如:規律作息、忌口、避免過敏原、紓壓等。

延伸閱讀
天氣一熱「濕疹」狂冒?皮膚紅腫癢...放著不管恐成「蜂窩性組織炎」!醫授6招有效預防
異位性皮膚炎治療全解析》吃藥、擦藥膏效果差...「新型針劑藥」濕疹全消失、搔癢也改善
莫名皮膚癢怎麼辦?10種可能原因公開:濕疹、糖尿病、癌症...用1招快速止癢

諮詢專家:台灣中醫皮膚科醫學會監事、建功馬光中醫診所院長廖述賢

廖述賢 院長

學歷

成功大學醫事技術學系、成功大學藥理學研究所碩士、中國醫藥大學學士後中醫學系

經歷

中醫醫療機構負責醫師訓練計畫之臨床醫學指導教師、中華民國中醫內科醫學會專科醫師暨永久會員、中華民國中醫皮膚科醫學會專科醫師暨永久會員

現職

台灣中醫皮膚科醫學會監事、高雄市中醫師公會監事、馬光醫療網副學術長、建功馬光中醫診所院長

責任編輯:曾耀儀
核稿編輯:陳宛欣

良醫劃重點

良醫劃重點

查看全部

良醫小編群

由良醫小編精選,這裡提供醫療健康生活...等,讀者需要的重要時事與新知整理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