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位性皮膚炎治療全解析》吃藥、擦藥膏效果差...醫揭「新型針劑藥」濕疹幾乎全消失、搔癢也改善

異位性皮膚炎(Atopic Dermatitis)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發炎性皮膚疾病,病人經常面臨皮膚乾燥、紅腫、劇烈搔癢及脫屑等困擾。(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良醫劃重點良醫劃重點 撰文者: 曾耀儀 整理2025-03-19

異位性皮膚炎如何治療?
異位性皮膚炎如何照護?

{DS}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發炎性皮膚疾病,病人經常面臨皮膚乾燥、紅腫、劇烈搔癢及脫屑等困擾,這些反覆發作的症狀不僅影響日常生活,也對心理健康造成壓力。傳統治療雖能緩解症狀,卻無法有效降低復發機率,導致許多病人長期感到困擾。隨著醫藥科技的發展,新型口服小分子藥物與生物製劑的問世,為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帶來突破性進展。

異位性皮膚炎如何治療?

傳統治療方式

傳統治療方式有外用藥與口服藥物,包含類固醇藥膏、非類固醇藥膏與抗組織胺藥物,以下逐一介紹:


說明

類固醇藥膏

最常見的第一線治療,可迅速減少發炎並舒緩搔癢。但長期使用可能導致皮膚變薄或色素沉著,適合短期症狀控制

非類固醇藥膏

如普特皮與適健膚能減輕皮膚發炎,且副作用較少,適用於敏感部位;

抗組胺藥

可以幫助減少搔癢,提升睡眠品質,但部分病人可能會感到嗜睡。

不論口服或注射類固醇雖能緩解嚴重症狀,但可能會引發免疫功能降低或血糖變化等副作用,不適合長期使用,對於傳統治療效果不佳的病人而言,長期可用的快速有效藥物選擇較為有限。

最新治療方式

臺北市立萬芳醫院皮膚科醫師沈孟暵指出,目前新型口服小分子藥物的應用帶來顯著的治療效果,包括JAK抑制劑、銳虎、喜繽果等。

新型口服小分子藥物

說明

JAK抑制劑

透過抑制發炎細胞的活性,能迅速緩解症狀,臨床研究顯示,治療12週後,約70%的病人皮膚改善超過75%;

銳虎

治療約16週後,有71%的病人皮膚症狀顯著改善,甚至28%的病人皮膚完全恢復正常;

喜繽果

療效相近,治療16週後則有71%的病人皮膚改善達75%。

整體而言,JAK抑制劑的起效速度較快,數天內即能明顯降低肌膚問題不適症狀,大幅提升生活品質。

除了口服藥物,新型杜避炎針劑型藥物也成為治療選擇之一,透過抑制IL-4和IL-13兩種發炎因子來減少發炎反應,研究顯示,使用16週後,約40%的病人手部與腳部濕疹幾乎完全消失,瘙癢症狀也明顯減輕。沈孟暵表示,該藥物整體安全性較高,常見副作用包括:

  • 注射部位疼痛
  • 眼睛發炎
  • 口腔皰疹

但多數病人認為副作用在可接受範圍內,並表示皮膚狀況有明顯改善。

異位性皮膚炎如何照護?

異位性皮膚炎需要長期管理,但隨著醫學研究的進步,治療方式已不再侷限於緩解症狀,更能有效降低發炎與搔癢,顯著改善生活品質,沈孟暵提醒,除了接受適當的藥物治療,日常護理也是控制異位性皮膚炎的關鍵,他建議:

  • 每天至少塗抹保濕乳液2次,尤其在洗澡後趁皮膚仍濕潤時使用,以減少水分流失。
  • 應避免接觸可能引發過敏的物質,如花粉、塵蟎、羊毛及刺激性化學成分。

這些日常保養措施有助於降低皮膚發炎反應,幫助病人擺脫長期困擾的肌膚問題。

延伸閱讀
「異位性皮膚炎」症狀從流血流膿、傷口密佈,到一週改善8成!醫公開「這治療藥物」助穩定控制膚況
身體發癢起疹?有異位性皮膚炎,可能是你「這成分」吃太多!想避免皮膚問題,一文公開5大飲食建議
「異位性皮膚炎」飲食可以怎麼吃?芒果可以吃嗎?異膚保養攻略:原來要避開「這7類食物」

責任編輯:曾耀儀
核稿編輯:林勻熙

良醫劃重點

良醫劃重點

查看全部

良醫小編群

由良醫小編精選,這裡提供醫療健康生活...等,讀者需要的重要時事與新知整理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