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感覺餓才是餓!孩子的「隱性飢餓」恐影響情緒、腦力發展...想培養孩子好體質,6個飲食建議快筆記
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健康成長,特別是在孩子「黃金成長期」。家長們往往會擔心孩子營養攝取不足或是免疫力差,然而,現代的飲食習慣讓我們常常攝取過量的食物而得不到全面的影響,造成「隱性飢餓」的狀況;甚至不良的飲食習慣恐使孩子免疫力降低、得到感冒的機會增加!因此,均衡飲食、如何補充營養素,是家長們首要了解的重要觀念。
吃得多也可能有「隱性飢餓」! 你沒想過的潛在營養缺乏
根據國健署公布的國民營養調查顯示,國小1-6年級學童最缺乏的五種營養素包括維生素D、維生素E、鈣、鎂、鋅。長期缺乏這些營養素,可能會導致孩子長不高、體重過重、學習力差等問題。這些隱性飢餓問題不僅影響孩子的身體發展,還可能影響他們的情緒和學習能力,如抵抗力下降、情緒躁動不安、影響腦力發展、注意力不集中。
蛋白質、維生素都要足量補充!健康的飲食建議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不只從小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很重要,均衡的營養攝取也是一大重點。良好的飲食習慣應包括五色蔬果、適量的蛋白質和健康的脂肪。也要注意過多精緻糖類的攝取,會影響孩子的情緒和注意力,進一步影響學習表現。
均衡飲食中「蛋白質」的攝取尤為重要。孩子的骨頭在生長板尚未閉合時,需要蛋白質來促進骨骼的延長,從而達到長高的效果。除此之外,「鈣質」也是保持骨骼健康的重要元素,補充足夠的鈣質可以使骨骼更強壯,減少受傷的風險。
建議家長除了讓孩子攝取高鈣食物外,還需注意補充「維生素D、K」。維生素D有助於腸胃道更有效地吸收鈣質,讓攝取的鈣質更好地進入身體;而維生素K則在將鈣質轉化為骨骼的過程中起到關鍵作用。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是陽光,但台灣人普遍日照不足,飲食中攝取也有限;深綠色蔬菜中雖可攝取維生素K,但孩子普遍偏食,從實務角度來看,可能都吃不足量,因此無論是鈣質、維生素D、K都可以考慮從保健品補充。
而蔬果的重要性可不僅僅是補充膳食纖維和維生素、礦物質而已,不同顏色的蔬果還擁有各種不同的植物營養素,可以滿足成長過程中的各種的健康需求。例如:紫色蔬果的花青素可以幫助眼睛健康、紅色蔬果的茄紅素可以幫助抗氧化。但孩子一天往往難以吃到五色蔬果,因此補充同時含有維生素、礦物質與植物營養素的保健品,是較為方便有效率的方式。
提升抵抗力的4大關鍵
孩子的成長固然重要,免疫力的提升也同樣如此!不只在腸病毒、流感好發期,想避免孩子生病、感冒,除了戴口罩並在用餐前洗手,以減少接觸病原菌或被病原體感染的風險外,「均衡飲食、充足睡眠、適量運動、益生菌」更是增強孩子免疫力的四個關鍵。
1.均衡飲食:蛋白質和鈣質是成長的重要營養素;維生素C對白血球的功能有幫助,可以幫助抵禦病菌,有助於免疫系統的活化;而鋅則有助於黏膜的修復,如皮膚、鼻腔黏膜、口腔黏膜,可讓孩子生病時較快修復,同時皮膚黏膜作為第一層屏障,也有抵禦病菌的效果。
2.充足睡眠:建議應在晚上九點到十點上床睡覺。學齡兒童(六歲以上)每天應該睡八到十個小時,而學齡前的兒童每天應該睡十到十一個小時。早睡比睡得久更重要,對於身高和整體成長有很大影響。
3.運動:運動則有助於提升免疫功能,一週運動五至七天,一天三十分鐘~一小時為佳。
4.益生菌的補充:益生菌的選擇對於孩子的腸胃健康和免疫力也很重要。常見的益生菌如乳雙歧桿菌和嗜酸乳桿菌,已被證實對腸胃有益。
益生菌百百種 該如何挑選
市面上的益生菌十分多樣,要如何挑選對孩子有益的品項?以下有四個重點。
1.選擇菌株而不只是菌種、注意菌株編號:菌種泛指益生菌的種類,範圍較大,常見的菌種有乳雙歧桿菌、嗜酸乳桿菌、副乾酪乳桿菌等;菌株是菌種中被分離出來,特性及基因相近的同種細菌。而菌株編號是益生菌的身分證字號,可清楚辨認擁有不同健康功效的優秀菌株,如HN019就是有菌株編號的乳雙歧桿菌。
而家長可以挑選有實證研究的菌株,如HN019有優秀定殖率,幫助維持菌叢平衡、安全性高、還有著加強防禦力,減少壞因子入侵身體。
2.複方益生菌:如含有關鍵三營養(益生菌守護消化道健康、維生素C抵禦病菌,強化免疫系統、鋅幫助黏膜修復且抵禦病菌),更全面照顧孩子的健康需求。
3.第三個重點「品質純淨安心」:不含麩質、乳製品、人工色素、人工香料及防腐劑,可以更安心地給孩子使用。
4.國際品質認證:美國國家衛生基金會NSF認證,每年度進行認證,從產品設計到成品,每一份的成分總量和占比都需提出檢測,確保成分如產品標示,安全且不損害人體。
孩子成長異常 建議尋求醫師評估
家長應該定期記錄孩子的身高和體重,並與生長曲線對照,確保孩子的成長在正常範圍內。
兒童內分泌專科醫師陳奕成強調,家長們不要只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也要關注他們的身高體重。如果發現孩子的成長速度異常,應儘早到「兒童內分泌科」進行評估,以便及早做出適當的補強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