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生物製劑?─黃毓惠醫師來解答

撰文者: 邱璟綾2020-12-31

韓劇《機智醫生生活》中,同時被2個人追求的頌和,究竟該選擇體貼自在的翊俊,還是沉穩又讓人尊敬的安治弘醫生呢?若是把這樣的3角關係,套用在乾癬性關節炎的治療上,當乾癬性關節炎找上門,面對身體上的種種不適,究竟哪一種治療方式最適合你呢?

乾癬性關節炎的患者面對各種治療方式,就和挑選另一半的原則一樣,需要仔細了解才能做出最佳選擇!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皮膚科醫師黃毓惠表示,「目前臨床上仍普遍採取口服
藥物治療,若是經過半年療程依然效果不佳,就會建議採用生物製劑。」黃毓惠醫師說,但目前生物製劑的採有條件健保給付。根據健保局對生物製劑補助的規範,醫師會評估包含肩膀、手指、腳趾在內的全身78處關節,若達3處關節腫脹或疼痛且經傳統治療效果不佳,就屬於中、重度患者,即可申請健保補助的生物製劑,自費者則不受此限制。

肝腎功能不佳者;生物製劑提供治療另一新選擇
「過往口服用藥不具專一性,抗病過程中可能會產生其他副作用;而生物製劑與過往藥物相比之下像是導彈,可針對發炎物質,更精準且專一地對抗、抑制,避免治療時傷及不相關的細胞,進而達到快速且有效治療的目的。」黃毓惠醫師說,關節內的發炎物質,例如IL-17、IL-23與腫瘤壞死因子等,針對中重度患者,生物製劑可以於較短的時間發揮治療成效,但黃毓惠醫師也提醒,不論是何種治療方式都有其侷限性與適合的治療方針,病人仍需與醫師討論,方能達到較理想的控制目標。
黃毓惠醫師解釋,生物製劑是一種以生物技術合成的藥物,包含透過基因重組合成的蛋白,由於不同於傳統的化學藥劑,相較之下對身體的負擔較小,且幾乎不太傷及肝腎,對於肝腎功能不佳的患者可提供另一種選擇。

生物製劑兼顧療效與便利性

目前的生物製劑多採皮下注射,依照不同情況,2週或1個月施打一次,部分藥物甚至能帶回家自行施打,過程就像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島素一樣簡便。
「生物製劑最常聽到患者反映的是,打針的地方會痛。」黃毓惠醫師說,根據衛福部法規,使用生物製劑前,必須先確定患者沒有感染風險,例如沒有肺結核等,因此生物製劑普及以來,只有極度少數的個案可能出現些微不適,建議如果使用生物製劑後,出現發燒或感染症狀,可以與醫師溝通,針對劑量調整或給予輔助藥物緩解。
台灣有數萬人深受乾癬性關節炎所苦,患者除了面對不可逆的關節變形問題,更必須長時間忍受關節疼痛,使生活品質與情緒都受到劇烈影響。因此,黃毓惠醫師也提醒患者,時時檢視自身關節狀況,並掌握治療的黃金時期,此外,也應注意心血管疾病等併發症,不隨意吃補或保健食品,多與醫師溝通,選擇適合的治療方式,都有助於改善病情,恢復良好的生活品質。

哪些人適合使用生物製劑?】
★乾癬性關節炎中、重度患者

★使用口服藥物效果不彰者

★ 關節發炎惡化快速者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