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抗疫大突破》薄荷、靈芝...古老中草藥是「疫情救命藥」?中研院靠「這方法」找出五款抗新冠潛力藥物
中研院找出五款抗新冠潛力藥物。(圖片為示意,非當事研究團隊人員)
新冠肺炎(COVID-19,又名武漢肺炎)疫情持續延燒,衛福部桃園醫院群聚感染是否擴大,備受外界注矚目,一時之間人心惶惶,甚至傳出桃園居民遭他院拒收、露營區拒絕入園的傳聞,大家都在擔心:倘若台灣疫情真的失控,該怎麼辦?
在此同時,中研院卻傳出了好消息,中研院士翁啟惠參與的研究團隊發現,五款現有藥物具有抑制新冠病毒活性的潛力,最高可降低十倍新冠病毒的病毒量。此消息一出,無異替台灣防疫打了一劑強心針。
根據研究指出,這五款藥物為抗瘧疾藥物「美爾奎寧」(Mefloquine)、抗愛滋病藥物「奈非那韋」(Nelfinavir)、中草藥靈芝多醣體「RF3」、全株薄荷及全株紫蘇之萃取物。在倉鼠動物實驗中,此五款藥物,具有抑制病毒活性效果,能有效減少倉鼠肺部的病毒量,研究結果也已於今年一月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
這一次,中研院能找出五款「抗疫藥物」,其過程也猶如「神農嚐百草」。
去年二月開始,研究團隊大量開始大量搜集藥物,包括2,855個美國食藥局(FDA)核准使用的人類或動物用藥、190種傳統中藥材、團隊過去合成的抗SARS病毒化合物...等,零零總總將近三千多個藥物中,找出其中15個具潛力藥物,再進行倉鼠肺部病毒實驗。
最後,才篩選出這五款最具抑制新冠病毒活性的潛力藥物。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洪上程說明,根據成果,美爾奎寧可以降低病毒量達十倍,其餘四種則降低約60%至80%。
「研發抗病毒藥物關鍵在於阻斷病毒的複製過程。」洪上程表示,這五款藥物雖然都能在細胞及動物實驗中展現抗病毒活性,但是各自的作用機轉不盡相同,仍需要進一步釐清;目前尚未完成人體試驗,但已先申請專利,後續將繼續針對此五款藥物,進行臨床實驗,以更進一步調配適切配方。
責任編輯:林筱庭